关闭 |
用户名: |
密码: |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定为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6月9日便是这个非常的日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前人在生活中总结出的文化智慧,需要人们世代传承,发扬光大。保护和传承“非遗”一直备受社会各界重视,让其走进校园,成为了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条可行而重要的途径,这也是赵守杰老师的初衷。
在赤峰市元宝山区五家镇中心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守杰将著名的“细纹刻纸”艺术带进课堂,让这项文化瑰宝在重新为人所熟知,也让大批学生成为新的传承人。这一举措,受到学生家长的称赞。
在五家镇中心校少年宫教学楼的走廊和教室里,随处都能见到精美的“细纹刻纸”作品,兴趣活动教室里每天都能看见师生认真伏案刻画的身影,这里同时也是元宝山区第一批非遗项目“细纹刻纸”艺术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前不久,元宝山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揭牌授牌仪式在这里举行,“细纹刻纸”不仅是当地四个成功申遗的项目之一,更获得了申报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资格,该校教授“细纹刻纸”的美术教师赵守杰也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和自己培养出的这群热爱刻纸的学生为这项文化瑰宝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赵守杰带记者走进校展览室,刚一步入走廊就能见到贴在墙上的一幅幅精美的“细纹刻纸”,展览室内墙壁、课桌几乎被刻纸作品覆盖,充斥着浓厚的传统艺术气息。走近观察这些刻纸作品,记者看到的不仅是巧妙的构图、精细的雕工,还有图案中充满了艺术感染力题材、内容。展卷长达18米的水浒108系列堪称杰作,108位梁山好汉俱在其中,每一个人物都特点鲜明,个性突出,巧妙的图案设计配合粗细有致的刀工,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充满生命力。这就是赵守杰带领着学生们共同创作出来的诸多成功作品的一个范例。除此之外,还有《三国演义》书中上百位人物,红色革命故事系列,十二生肖、京剧脸谱、花鸟鱼虫……线条细致入微,刀法流畅精湛,“细纹刻纸”镂空的立体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赵老师自豪地说,这些复杂精美的作品大都是出自学生之手。
赵守杰的母亲是一位剪纸艺人,他自幼在母亲的影响下习得“细纹刻纸”的技艺,后来学习了美术专业,研习绘画、书法,凭借着深厚的美术功底,赵守杰在刻纸上融入了大量的艺术元素,美术元素与刻纸技艺相辅相成、水乳交融,这让赵守杰的“细纹刻纸”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细纹刻纸”是剪刻纸艺术的一个门类,以纤细优美的造型与古朴粗犷的剪纸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刀法精妙,线条整齐流畅,于方寸之地展现大千世界。工而不腻、纤而不繁,纹样细如发丝。“细纹刻纸”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元代,盛行于清代民国,传承至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元宝山区“细纹刻纸”在继承前人艺术成果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传承有序、不断发展之路。经过代代艺人的艰难传承形成了自己独特、成熟的风格:表现手法精雕细琢、表现题材包罗万象、工具材料功能齐全。
“细纹刻纸”创作过程堪称复杂,从构思起稿、初步刻制、修改半成品、设色到装裱,每个环节都有着极高的技术含量。其表现的题材主要有花鸟人物、吉祥图案、山水风景、历史人物及事件、书法篆刻。作品分为单色、点彩、填色等形式。
赵守杰承袭的细纹刻纸的艺术特点鲜明、主题突出,万刀不断的结构令人印象深刻。图案千变万化,富于疏密、粗细、曲直、宽窄、刚柔等变化与对比,使纹样轮廓清晰、形式优美,宾主分明,形象突出。构图较传统刻纸更加美观多样,构图上吸收了大量的艺术元素,如西方绘画的透视、明暗、结构;工笔国画的线条;装饰画的色彩对比搭配;书法篆刻的气韵、虚实、朱白的关系。绘制图案更加注重写实和图案装饰有机结合,抓住形象的主要特征,大胆地取舍,使造型简洁清晰。恰当的虚实对比,坚实、规整、流畅的线条,使作品独树一帜。
在元宝山区五家镇中心校少年宫,赵守杰带领他的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地研究着“细纹刻纸”的制作步骤,认真构思起稿,有条理地刻制,修改半成品,设色、装裱,几大步骤一丝不苟。赵守杰认为,“细纹刻纸”能激发学生的艺术天赋、锻炼学生的创作力和耐力。
细纹刻纸融绘画、诗辞、书法于一体,表现题材或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或表现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既具有耐人寻味的丰富内涵,又具有浓厚深沉的装饰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貌,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市场空间。但是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从事此项创作的人越来越少,很多老艺人已无传承人。赵守杰一直担负着传播、创新和发扬传统的使命,他希望通过教学,让“细纹刻纸”这项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得到发掘、继承、发扬,也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细纹刻纸”引入五家镇中心校的课堂以来,得到了校负责人和上级主管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建立了专业的刻纸训练教室和展室,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小学生,他们的刻纸作品在自治区、赤峰市各级美术作品展上都有展出和获奖。“细纹刻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赵守杰、学校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