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用户名:
密码:

专家研讨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的“江苏经验”

作者:曹祥清 黄萍萍
浏览量:

  江苏省少数民族人口仅有70多万,其中常住少数民族人口38万,占全省总人口的0.49%,但全省民族体育的普及、推广、传承工作很有起色,多次受到国家民委的肯定。随着“民族工作进校园”活动的不断推进,江苏省鼓励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进课堂,采用“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等方式,一批富有特色、深受各族师生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中开展得有声有色。作为少数民族散杂居省区,江苏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何开展得如此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又有哪些“江苏经验”?

  日前,江苏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理论研讨会在镇江市举行。来自江苏省相关单位及15所高校的专家60余人,围绕“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如何拓展路径、深化内涵,对构建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深化‘三交’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等展开了交流讨论。

  江苏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红火

  研讨会上,江苏省民宗委副主任何昌林、江苏大学副校长梅强共同为镇江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揭牌。至此,江苏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已发展到13个。

  近年来,江苏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果丰硕:先后共举办了9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体育健儿,开展和扶持了一批有竞争实力的比赛项目……

  几年前,江苏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还没有这样红火,开展的项目较少,普及推广面窄。为此,该省调整工作思路、不断拓展平台、定期举办全省赛事、接纳社会各界群团组织参赛、尝试市场化组赛等形式,形成了全省13个设区市均有民族体育项目参赛的“全家福”。

  随着民族工作进校园活动的不断推进,江苏省鼓励高校民族体育进课堂,采用“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等方式,一批富有特色、深受各族师生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中开展得有声有色。

  2016年,江苏省民委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指导高校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通知》,指导高校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办好一个民族文化节、打造一支民族体育项目队伍、举办一场民族体育赛事、建立一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在江苏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珍珠球、毽球、板鞋竞速3个民族体育项目被列入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比赛项目,全省再次掀起了民族体育活动高潮。

  传统体育进高校的“江苏经验”

  梅强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是顺应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需要,是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各民族大学生思想品德、文化修养、规范社会行为和增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抓手。

  南京理工大学一贯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以“源自于民间、发展于高校、回馈于社会”为宗旨,建立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课程体系。“经过不断探索,我校已形成了完整的‘必修课+选项课+选修课+学生社团与竞技运动队’的教学模式,开展了多项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进了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之间的友谊。”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朱继华说。

  2015年,盐城市民宗局与盐城市体育局、驻盐高校和几所高职院校、中学广泛交流后,将盐城师范学院作为民族体育先行单位,在盐城师范学院开设了第一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3年多来,该校先后开设了珍珠球、毽球、蹴球、射弩等9大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系列赛、“红石榴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江苏省运动会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并成功承办了2017年苏北片珍珠球邀请赛。

  镇江市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工作也取得丰硕成果。“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有效拓展了交往交流交融新路径,使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成为各民族大学生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推动了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镇江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夏和生说。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要拓展方法、路径

  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有几千万人,高校是民族传统体育最理想的传播阵地,学生是最理想的传播者。那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如何融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

  江苏大学教授王武年认为,应将民族传统体育列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教育发展处于全国前列,理应担负起弘扬与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责任。“要加大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宣传和教育力度,在宣传中普及,在普及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发展和完善,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及普及。”王武年说。

  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李雷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进入民族高校课堂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高校要承担挖掘、传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在不同层面上鼓励和支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朱继华认为,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不仅可以响应政策预设,而且是突破当前工作瓶颈的有效手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其他活动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教育功能、文化价值和社会效应,在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助于挖掘整理和继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拓宽高校体育工作内容,从而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校体育工作体系。”朱继华说。

  随着江苏经济的整体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江苏开展龙舟运动条件得天独厚,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政策保障下,龙舟运动已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绽放光彩。“龙舟运动需要走竞技化、职业化、民族化、群众化的发展之路,应不断丰富发展其文化内涵、教育价值和社会功能。”国家级大学生龙舟高级教练员、淮海工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刘大海说。

  何昌林表示,要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民族工作任务的总要求,把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总盘子”,要加强合作,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健康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

0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