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用户名: |
密码: |
太阳神岩画。
在古代,太阳神崇拜是一种普遍的、世界性的现象,有许多民族自认是太阳神的后代。古希腊人有日神希利奥斯之庙,罗马人有日神梭尔之庙,英国人也有立石柱祭日神的风俗。日本人供奉开国女神天照大帝,墨西哥人有杀人祭日之俗,古秘鲁人的酋长自称为“太阳之子”。而华夏族的炎帝、黄帝、太昊、少昊等,都是太阳或太阳酋长的不同称谓。在原始人类最早的“文献”——岩画中,太阳神也普遍存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贺兰山就有一幅鼎鼎大名的太阳神岩画。
太阳神岩画位于贺兰山贺兰口沟谷东侧的石壁上,是贺兰口岩画中位置最高的一幅。岩画中的太阳神形若人面,神态严肃而威武。其面部呈圆形,重环双眼,长有睫毛,神采奕奕,头部有放射形线条,表示太阳的光芒四射。贺兰山人面像中,重环双眼的构图并不多见,这种独特的表现可能寓意其地位高于其他人面像。
在远古时代,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有限。他们把畜牧的丰收、水草的丰茂、生活的平安都归功于苍天的恩赐;而年景不好、缺衣少吃、身处危险,则认为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由于太阳高居于天上,日出温暖明亮,日落则寒冷黑暗,人们认为是它主宰着万物,因而信奉和崇拜太阳,向它祈求风调雨顺。他们还把太阳人格化,刻画在岩石上,供人们祭祀和崇拜,祈求得到太阳的庇佑。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幅太阳神岩画其实是古代部落首领的头像。一些有功于氏族部落的首领被刻在石壁上,成为人们崇拜、祭祀的对象。也有人认为,所谓太阳神应该是地魔的形象。贺兰山一带经常有地震、山洪等地质灾害,供奉地魔的目的是为了驱邪祈福、保佑生活平安。不管初衷如何,这幅太阳神岩画都可以解读为人格化了的神灵形象,是人们祈福的对象。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石刻史书”序厅中,醒目地展示着一幅放大的太阳神岩画仿制图案,其庄严肃穆的形象顿时把参观者带到了神秘的远古神灵崇拜时代。在人面像岩画展示墙上,也有太阳神岩画的原本拓片展示,让人们更直观地认识那个时代人们心目中太阳神的形象。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斗转星移,世事轮回,创作贺兰山岩画的先民早已仙去,岩画却历经风雨千年不衰。太阳神岩画高高在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向人们倾诉着古代先民善良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了一套贺兰山岩画的纪念邮票,其中就有太阳神岩画邮票。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馆徽的形象也是受到这太阳神岩画的启发而设计的。随着邮票的发行和旅游参观的常态化,贺兰口太阳神岩画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成为贺兰山岩画中的标志性作品为世人所知。
来源:中国民族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