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用户名:
密码:

摆早村

编辑整理:王韵茹
浏览量:

  摆早村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东南部。东与孟关林场接壤,东南与思潜村毗邻,南与新哨村相邻,西南接南街村,贵惠高速、贵惠大道穿村而过,村内水资源丰富,有弓腰河(现玉带河)以及摆早河,河水清澈且无污染,主要用于农业灌溉等。森林覆盖面积达60%,植被以马尾松为主。村境内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赵以炯状元墓、历史古迹述善桥(欧家桥)等。

摆早村村貌

赵以炯状元墓

  摆早村村委会驻摆早村弓腰寨,全村面积6.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140亩,林地面积4026亩。全村辖村民组8个,总户数396户,总户籍人口192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98%,以苗族、布依族为主。自然村寨8个。全村皆为安全饮水,村级公路10公里。贵惠高速、贵惠大道的修建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同时征占的土地也给村民一定的收入。青岩镇污水处理厂坐落摆早村弓腰寨。污水处理厂的选址给村内的环境保护提供了较大的助力,且带动了几户村民的就业。村民大多居住在砖混结构的房屋内,有少数的村民仍然居住在传统的老式木质结构的房屋内,屋内一应传统手工的器具保存完整。

传统民居

民居内部及生活用具

  青岩镇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之一要数班氏土司。摆早村中,有着这样一位村民,他叫班正宗,是班麟贵的后人。班麟贵,布依族,贵州贵阳青岩人。明隆庆六年(1572年)被任命为青岩土司。明天启二年(1622年),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谋反明朝,用兵占领贵阳周边城镇,尤其是围攻青岩,中断定番(今惠水县)到贵阳的粮道,致使贵阳城数万军民一片恐慌混乱。有史载,“先是城中援绝粮尽,初食秕糠、草木、败革,继遂食死人肉,后复食生人,至亲属相啖,里居参政潘润民一女被食,知县周思稷自杀飨军”。班麟贵不附敌贼,一方面鼎力协助明朝廷军队驻守青岩堡,另一方面为贵阳竭诚输米,贵阳城解围后,朝廷因班氏有功,授予三品同知职务,领八番十二司;又命青岩土守备,准世袭。做了土司的班麟贵为保土和控制八番十二司,拟以土筑墙,营造青岩城,鉴于青岩为贵阳咽喉,朝廷准许班麟贵选址修城,加强其军事防御功能。班麟贵率领一帮人勘踏地形、相山择地,阴阳先生对班土司所选的地势颇为言辞,认为所选之地宛如一只山羊,东有官山坡,东北有苗姥坡,北有黑神庙山,南有阁上坡,西有黄家坡,五山形如五虎,五虎传羊,不是风水宝地,立城有凶险。但,班麟贵却以金、木、水、土、火五行拱城来解释,将城址选定在此。只是将阁上坡定为城中心,建土司衙门,东到大茨窝,南界卡子门,西临黄家坡,北至谢家坡用泥土筑墙,设东、南、西、北四门。青岩堡的臣民随之陆续迁入班麟贵筑起的城池。

  摆早村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布依族、苗族,各占人口总数45%。当地的少数民族依旧保留少数民族的语言特色,大多数的日常交流都是用布依语或者苗语。

  布依族热情好客,每家每户都有酿造米酒的习惯,每每来到布依人家都是酒香四溢。

  摆早村的苗族主要是他称的“红砖苗”,当地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由于历史的久远,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无法完全解读,这也是苗族服饰图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摆早村苗族服饰

精美繁复的服饰

  摆早村的苗族十分注重传统文化保留,不仅仅是服饰如此,还有芦笙舞等也是流传至今。

芦笙舞

  摆早村人均年收入1.2万元左右,村民经济来源以传统种植业及外出务工为主。有的外出省外打工,余下在家务农,以传统农作物为主。摆早村蔬菜种植500亩(含复种面积),水稻种植588亩,玉米种植203亩。村内村民居住在自建的砖混结构的房屋内,无老旧民居。

  村内有文化广场3个,因距离青岩镇较近,村内无小学、幼儿园等,村民都会去到镇上的学校或者卫生室。村内期望打造以田园观光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提高村民经济收入,或通过三变改革政策能够带领村民一同开展经济发展。

图文均来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字化采集》摄制组

上一篇:
下一篇:

0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