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用户名: |
密码: |
错高湖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圣湖,是典型的“新月”形的高峡平湖,西藏东布最大的淡水堰塞湖之一。
错高湖又叫做“巴松措”,在藏语中的意思是“三岩湖”。巴松措第一岩即拉札,其全称是“嘎雅米堆拉益札(藏语意为永恒不变的神岩)”。据《拉巴岩石山海志》记载:此地是观世音菩萨在人间的道场。早在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在征服藏北的群魔时,有一个魔力无边的恶鬼热嘎逃往工布方向,当追杀到今日拉巴雪山跟前时,便发现一座冰川挡住了去路,于是使符念咒,把三节藤杖抛向天空,不一会儿天崩地裂,冰雪融化,发现观世音菩萨在拉巴神宫岩修行,就这样打开了第一岩之门。巴松措第二岩即多吉札。据说,当年莲花生从拉札骑着一只全身雪白而不带缰绳的老虎,从空中缓缓降落到多吉札山根草坪上,发现金刚手在此修行,于是就在此修行了六年,该地于是便叫漫当立龙多吉札。巴松措第三岩即赞给札。传说,莲花生到此发现文殊菩萨在修行,受文殊指点后,莲花生直奔厉妖湖并将之改名为巴松措。
错高湖美景(孟原供图)
错高湖位于西藏工布江达县错高乡境内,尼洋河上游一条支流上。湖面海拔3538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错高湖处在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川最发达的地区,雪峰最高达6358米,四周环山,湖岸平坦宽阔,是古冰川冰碛湖,又是现代冰川的下游湖。山北坡4500米以上山体渐渐积雪覆盖,雪线以下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及灌木丛林。湖景秀美相映成趣。阳春三月,湖四周的桃花、杜鹃花盛开;深秋季节,红叶漫坡,层林尽染;而盛夏,这里却清凉恬静,环境幽雅。栎树下食用菌一丛一丛,林中百鸟啭鸣,湖边一群群涉禽悠闲地回游于万顷碧波之中。在明媚的阳光下置身湖堤,雪峰阵列并倒影湖中,景色宜人至极,举目远山冰峰,令人心旷神怡.
湖中有一小岛,小岛在地学上叫分叉型羊背石,它的面上有冰川擦痕,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冰川地貌类型。在同一山谷同一水源上游还有两个小于错高湖的冰碛湖。若从高处俯视,宛如一串珍珠,辉映成趣。
岛上有一座名为“错宗贡巴”的小寺庙,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历史,一说有1500多年,始建于吐蕃时期。另一说,于公元14世中叶,由宁玛派著名高僧桑杰林巴主持兴建。据记载,到松赞干布(617-650)时,藏族文化才有显著发展。佛教也从他这时候开始进入西藏。由此推之,错宗寺不可能有1500多年的历史。错宗寺的镇寺之宝是一块盖有吐蕃藏王松赞干布印章的布片。上面写着:经数朝代保存,由吐蕃王赤松德赞亲手转送给古茹大师的一件极为重要的伏藏(伏藏指的是从地下发挖出的佛教经文)。
错宗寺(孟原供图)
错宗寺镇寺之宝。(图片来自中国西藏网)
湖心岛上处处是传说,其中“岩石上还可以见到菩萨提解脱梯,自现的《甘珠尔》和《丹珠尔》经卷,经中藏有无数能开启伏藏的钥匙。”在大威德金刚塑像脚下的鹅卵石上有一凹印,传说是格萨尔王的战马的蹄印。格萨尔王挥剑于石头上留下的剑痕、树叶上有自然形成的藏文字母的“字母树”、松赞干布在石上留下的足印、师祖莲花生洗脸的神泉……湖西北还有一块巨石,大石中心有可供一人钻过的洞,据说能钻此洞可消灾祛病。据说在每年的藏历四月十五日那天,湖底中心线会长出一条绵长的白带子,是献给格萨尔王的哈达。
作为宁玛派著名的神湖,每年来此转经观湖的群众非常多,湖周也有不少藏族人家。每年藏历4月15日,也就是6月1日前后,当地人有转湖的风俗,由于沿途的景色优美,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在这里享受徒步旅行的乐趣。秋天是错高湖最佳的旅游时间,错高湖的湖边均是层层叠叠的金色和火红的秋叶。错高湖的春天较湿冷,夏天是很好的避暑胜地。若是在错高湖湖岸边搭帐篷露营,还可夜闻水波拍岸,朝赏湖畔晨曦,与松鼠野鸟为伴。
巴松措(中国西藏网)
错高湖以其林木繁茂和群山笼罩中的那一池碧水而广为外界所知,成为林芝最早为人所知的风景区之一,也是西藏第一家自然风光类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有效提升当地乡村旅游品质,促进富民增收,景区积极推动旅游示范村建设相关工作。2015年打造周边的结巴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全村已全部通车、通电、通水、通网络。村里机动车辆可方便进入村内,自来水、电力供应稳定,村内可接入互联网,并有WIFI覆盖。村内统一发展建设规划,有经营管理组织,该组织有章程和人员,负责对本村旅游的管理服务,受理旅游者投诉等。景区有路灯等公共照明设施、自助旅游标识导向系统、集中的垃圾处理场所,停车场也有垃圾收集设施;有水冲厕所、简单医疗救助服务,还有为游客服务的旅游娱乐、休闲、购物的设施和场地,销售具有本村特色的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
参考资料:
1.《中国民族百科全书(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卷)》,分卷主编丹珠昂奔,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有限公司,2015年12月出版。
2.中国西藏网:
3.途牛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