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用户名:
密码:

民族旅游文化变迁及发展模式

作者:李劲松
浏览量:

  1.民族旅游与文化变迁

  旅游是一种涵化形式,它会使东道主地区的社会产生文化变迁。1975年,北美人类学协会专门在圣佛朗西斯科召开了一次“旅游与文化变迁”的学术研讨会,该会对旅游给墨西哥的波尔多·瓦拉塔、希腊的米克罗斯岛等地带来的文化影响给予关注。文化变迁通常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导致民族地区传统的文化出现不断被外来文化所同化和弱化的危机;二是传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下实现了创新与发展,民族文化得到复兴。科勒尔(Connell)通过对波利尼西亚岛的塔西提人的研究,完整地再现了当地的文化变迁过程。小岛优美的田园诗歌般的景象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小岛最先给予外来者的印像。然而,由于不断遭受外来族群的影响,特别是男性外来者,“糟糕的社会”、“粗俗的野蛮人”、“需要外来的救赎”成为了岛屿永远不能被取代的印象,小岛也最终陷人荒凉之中。古内瓦尔德(Grunewald)以巴西波尔图·塞古罗·帕泰克斯(Pataxo Indi-ansofportoseguro)的印第安人为例,指出东道主社会出现文化变迁体现在为满足游客要求提供有形文化产品的具体工作上,他们通过舞台化的商业性展示复活了传统。卡夫里(Kavoori)以印度普西卡朝圣小镇为例,探讨了在印度宗教社区语境下理解西方旅游影响。作者认为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让很多人受益,但也是对传统和宗教的一种威胁。作者在研究中引人了一个新名词“调解的阻力”来形容人们这种好恶交织的情感,即一方面允许东道主社区遗责旅游,同时也允许东道主社区以个体为主参与到旅游中去。范·登·贝(Van den Berghe)描述了克瑞斯托波镇的旅游发展对民族工作分化以及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作者指出克瑞斯托波镇已经逐渐成为当地民族旅游的中心,形成了旅游者、被旅游者(土著人本身构成一种旅游景观)、中间商(旅游者和被旅游者的媒介以及提供服务设施)三种群体的工作分化。埃文斯通过对波尔多·瓦拉塔旅游胜地社区适应性策略的考察,指出能住两种语言的文化经纪人的存在、季节性和常住性游客的存在加速了当地的文化变迁、强化了民族认同。伍德以东南亚的国际旅游为例探讨了政府与地方文化的关系,作者指出政府作为旅游开发的规划者、文化意义上的商人、向旅游者进行文化展演的仲裁者、新政治形式的舞台,其作用是矛盾和复杂的。

  2.民族旅游的发展模式

  国外学者对民族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划分主要从两个角度: 动因和表现形式。从动因角度看,主要划分为两种: 外力推动和内部启动式,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Amy Elizabeth Anderson (1994)将墨西哥的两个典型的民族旅游项目——Arareco的外部援助项目和Cusarare内启动式项目作对比,探讨各个模式的特点,主要从4个方面展开:经济发展,旅游的吸引力,种族间的关系和社会凝聚力。从表现形式划分,Prasit Leepreecha (2005)认为泰国民族旅游在40多年发展历程中采取的形式有在低地和高地市场销售民族工艺品,到村落遗址短途旅行,徒步旅行,生态旅游以及最近发展起来的基于社区的旅游等。

  国外学者研究较多的是“生态旅游”和“基于社区的旅游”,后者类似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寨旅游”。少数民族居住环境通常位于比较偏远的山区,风景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民族风味相结合便形成一种新颖的“民族生态旅游”。Slinger(2000)曾指出“生态旅游”对于土著民族而言或许是以适当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经济和生态”,有时政府也会支持发展生态旅游。William T.Hipwell (2007) 对中国台湾南部“邹族”基于居住地开发的“达娜依谷自然生态公园”的运行方式进行研究。Claudia Notzke (1999) 指出加拿大西部北极区域的原住民、土著旅游业由传统意义上的“大狩猎”形式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生态旅游”。然而,国外“民族生态旅游”的定义还未完全统一。Jeremy Buultjensa等(2010)研究显示澳大利亚民族旅游经营者并不认为他们属于“生态旅游”,并建议对“生态旅游”的认证过程进行改革。“基于社区的旅游”可以为游客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在巴拿马地区主要包括: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旅馆,在少数民族家里留宿,农业旅游以及与当地社区组织进行文化交流等。Potjana Suansri(2003)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环境五个角度阐明基于社区的旅游作为促进社区发展工具的运行机理。当然这种旅游形式也存在一些问题,Polladach Theerapappisit(2009)指出在泰国该种形式的旅游有如下问题:当地社区经济和旅游基础设施发展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影响,涉及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以及在旅游规划中利益主体参与效率不高等。

参考资料:

  1.William T. Hipwell. Taiwan aboriginal ecotourism: Tanayiku Natural Ecology Park.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 4) : 876- 897.

  2.王述芬 何伦志 韩 东,国外民族旅游研究述评[J].广西民族研究,2013(2).

上一篇:
下一篇:

0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