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用户名:
密码:

民族旅游影响

作者:李劲松
浏览量:

  1.民族旅游影响

  民族旅游的影响直接关系着相关旅游政策的制定,对未来民族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少国外学者都参与这方面的研究,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国外学者观点各不相同,主要从两个角度探讨民族旅游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一是民族旅游的消极影响,如文化和环境破坏以及经济剥削; 二是民族旅游建设性的贡献,特别是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民族旅游的消极影响。在早期研究中,“民族旅游”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导致传统文化衰落的破坏性的力量,Van den Berghe (1992)认为民族旅游给当地社区制造不少问题,如社会关系紧张,社会和文化崩溃,导致身份和居住场所的入侵等。Oakes(1992)指出许多当地少数民族觉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并对游客的言行举止或穿着感到震惊。Pam Dyer等 (2003)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北部Cairns附近的Djabugay民族为例,认为民族旅游的劣势在于“文化的退化,社区的入侵以及有限的物质水平提高等”。Kayoko Ishii(2012)发现泰国某个部落年轻人和妇女的旅游收入比年长的男人要高,这个现象打破了当地社区的传统宗法制度;而且这个例子还展示了只促进教育或“经济收入”,既不能改善国内少数族裔社区被边缘化的状态,也不能平衡少数民族社区内的性别角色或法律地位。

  民族旅游的积极影响。Johnston(1990)认为民族旅游可以带来共同利益,包括更高的收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生活水平等。Van den Berghe(1992)还提出边缘化的少数民族群体可以通过向游客推销自己,通过创造就业机会从而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Pam Dyer等(2003)认为民族旅游业带来的好处有“Djabugay文化的复兴,跨文化了解的增加以及物质福利的提高”等。Kayoko Ishii(2012)认为民族旅游可以为当地少数民族社区提供收入。

  2.民族旅游的影响

  国外最早有关民族旅游的研究就是了解民族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带来的各种影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Smith (1977)出版的《东道主与游客》。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也依然是国内外民族旅游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旅游对于民族旅游地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A·正面影响

  民族意识增强。David Jamison(1999)论述了旅游发展对肯尼亚岛区的影响,说明旅游对当地社区重新认识自身起了催化作用,社区内部的种族关系由于旅游发展而缓和。Susan R Pitchford(1995)分析了民族旅游在威尔士民族主义运动中的角色,长期以来,威尔士地区把民族旅游作为民族主义的信息宣传媒介,突出了威尔士人作为不公平受害者和特殊文化载体的民族形象。

  身份地位提高。Pierre L·van den Berghe(1999)以玛雅民族为例研究了墨西哥民族旅游的营销。经过分析表明通过旅游宣传,印第安人的地位在当地提高了,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减少,其中一些族群直接参与到了旅游发展中;政府也积极为玛雅民族与外界交往提供便利。

  发展能力提高。Robes Yiping Li(2000)以加拿大温根遗址公园(Wanuskewin Heritage Park)作为成功案例分析,指出民族旅游开发当中政府、商业组织和当地社区共同合作,共享利益,居民能参与旅游规划和开发工作,并且本土文化的商业化被作为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B·负面影响

  除了经常提到的民族文化商业化和周围环境遭到破坏以外,主要还有:形象失真。Gillespie(1988)指出旅游经营者对土著文化不恰当的描述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毫无保留的展现给游客都将影响土著人民的自身建设和社会交往。土著文化非原真性的展演会使游客把土著人民看作是边缘的失去生命力的“古玩”而不是动态发展着的活的文化。

  就业受限。由于当地劳动者的技能和环境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当地人民在旅游业中主要从事低级的和低收入的工作,严重限制了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和劳动技能的机会,同时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利益分配不均。由于资金短缺,大多旅游企业都不归土著人民所有。即便土著人民拥有旅游企业的所有权,收入分配会在社区范围内进行,所以私人获得的收益依然很少。另外,尽管政府希望把旅游获得的收入用于促进地方的经济独立和改善人民生活,但实际情况是地方的旅游服务和设施多为外来投资者所有,所以旅游业的经济收益很大部分都被外部利益集团所获取。

  

参考资料:

  1.窦开龙,民族旅游学: 一门亟待构建的交叉学科.消费导刊,2008(4).

  2.李忠斌,文晓国.对民族旅游概念的再认识.广西民族研究,2012(4).

  3.牛志勇,林蓓.民族旅游的发展值得认真研究.中国民族,2007(11).

  4.吴必虎,余青.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民族研究,2000(4).

  5.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

  6.刘锋,中国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上一篇:
下一篇:

0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