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营造技艺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5日 浏览量:

  蒙古包也称“毡包”,是蒙古族传统民居,具有制做简便、便于搬运、耐御风寒,适于游牧等特点。蒙古包容易拆装有利于放牧搬迁流动,可以将毡包打点成行装,由几头双峰骆驼驮着运到下一个落脚点再重新搭起。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蒙古包的架木包括套瑙、乌尼、哈那、乌德和支柱等。苫毡由顶毡、顶棚、围毡、外罩、毡门、毡门头、毡墙根、毡幕等组成。绳带又依据用途分为围绳、压绳、捆绳、坠绳等,具有保持蒙古包的形状、使蒙古包稳固坚定,防止哈那向外炸开或风中掀起来的作用。蒙古包的建造技艺包括搭建、拆卸和运载等程序。蒙古包的搭建步骤包括建立框架结构、搭盖苫毡、捆扎带子和围绳等过程。建立框架结构首先要建立哈那和乌德,“哈那”是蒙古包围壁的木架,一般用粗细匀称、长短一致的木棍制成。这些木棍首先用火烤弯,再在两端和中间处钻眼用革线穿结成栅栏状。“乌德”是蒙古包的门,多为红或棕色。搭建哈那时要从西南开始,相邻的两个哈那口需捆绑好,搭好“哈那”后用内围绳将“哈那”两边的口与门框绑在一起,接着要竖好“套脑”和“乌尼”。“套脑”是蒙古包的天窗,“乌尼”是连接套脑和哈那的柳条椽子。再接着要支柱子,最后用压绳捆绑包体。框架搭建完成后需进行苫毡的覆盖。苫毡中最主要是顶毡和围毡两部分,分别粘在乌尼和哈那外。最后用围绳捆绑加固哈那,防止蒙古包走形,用压绳固定顶毡、系好坠绳以防大风起时蒙古包被风掀起。蒙古包的拆卸,首先把带子和外围绳解开,从上而下依次摘下顶毡,再取外层顶篷。解开围毡的系带及取围毡,最后取下套脑及拆卸哈那和门框等。运载蒙古包一般用勒勒车、牛车或驼车等,用不同的车的运载有不同的方法。

  蒙古包的建筑构造轻巧灵通,制作不用水泥、土坯等原料。冬暖夏凉是建筑史上的奇观。蒙古包的外形结构还和它的装饰花纹充分表现了蒙古族独特的审美情趣。蒙古包体现了建筑的科学实用性,而且有富有美的韵味。2008年蒙古包营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临时搭建的蒙古包 楚高娃摄

蒙古包的套瑙

蒙古包内楚高娃摄

编号:Ⅷ-181

类别: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乌珠穆沁旗、陈巴尔虎旗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