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5日 浏览量:

  大约在公元11世纪,维吾尔族聚居的和田地区就出现了桑皮造纸的手工业。公元14世纪中叶,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桑皮纸制作技艺从南疆和田传入了东疆的吐鲁番,成为新疆的又一个桑皮纸供应基地。

  维吾尔族人桑皮做纸技艺较为复杂,制作工艺考究,要经过剥削、浸泡、锅煮、棰捣、发酵、过滤、入模、晾晒,粗磨等多道工序,成品纸为四边各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据说每5公斤桑树枝可剥出1公斤桑皮,1公斤桑皮可做20张纸。桑皮纸,纤维细,韧性好,质地柔,拉力强,不断裂,十分结实。在纸上书写吸水性强,字不浸润。用上佳墨汁写出的字,千年不褪色,不被虫蚀,存放长久。

  桑皮纸用途十分广泛。清代,新疆政府的书册典籍,取用的是高档桑皮纸印刷,也用来装裱、制伞、糊篓、做炮引、包中药、制扇子等,精细的还可做姑娘的花帽。这种高档桑皮纸在民国时还用来印制过钞票。中档纸一般用来作茶叶、草药等的包装纸,低档的比较粗直,多是普通用纸,糊天窗、制衣靴辅料。

  新疆曾出现过大量制作桑皮纸的专业户,而且是世代相传,子承父业。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桑皮纸已失去了实用价值。早在1950年,维吾尔族桑皮纸便开始退出了印刷和书写用纸的行列,80年代以后,就完全退出了维吾尔族人的日常生活,这门古老的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得到国家和新疆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了有效的抢救、保护措施。2006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申报,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这一古老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有了保证。

制作桑皮纸(网)

桑皮纸(网)

编号:Ⅷ-70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