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艺术 > 民族艺术资讯 > 艺术活动  > 详细页面

江格尔艺人与海南各族同胞共联欢

来源:民族画报 作者:鹰鸽 2021年02月26日 阅读量:

10月31日,参加第三届江格尔艺术节的艺人团队与海南省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演艺团队进行交流演出。图为各族同胞共同演唱《我和我的祖国》。

  2020年10月31日,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的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民族文化型5A级旅游景区,迎来了近百名《江格尔》史诗艺人。

来自新疆的部分艺人在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门口合影留念。

演出现场座无空席。

  充满黎族特色的山寨坐落在漫山遍野的槟榔树林中,近百名艺人穿着锦团花簇的盛装,弹唱《江格尔》史诗。他们演唱了《祖国你好》《牧民歌唱共产党》等耳熟能详的歌曲,还向现场观众献上了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长调以及萨吾尔登舞、特色乐器托布秀尔弹奏、双人顶碗舞等精彩节目。

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乌仁奥肯”团队展示蒙古族特色服装服饰。

新疆巴州博湖县“陶克格”团队弹唱《江格尔》。

  槟榔谷、黎家梦,穿越海南三千年。大型实景剧《槟榔古韵》是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打造的文化旅游品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钻木取火、飞陀螺绝技、八音乐器、种山栏、打柴舞等黎族元素融入了剧中,为观众展示了海南岛的民族文化和新时代海南岛群众的幸福生活。

大型实景剧《槟榔古韵》之钻木取火。

大型实景剧《槟榔古韵》之打柴舞。

  交流演出在民族服装服饰走秀中拉开序幕,在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和观众的热烈掌声中达到高潮。

  大型实景剧《槟榔古韵》的演员朱小爱是白沙黎族自治县人,现为海南荟艺舞蹈学校五年级学生,在槟榔谷景区实习已有两年了。她说:“以前只是听说过和在电视上看过新疆的草原、驰骋的马群,还有蒙古族的特色食品牛肉干和奶酪。今天有幸能够在槟榔谷近在咫尺地观看来自新疆的蒙古族歌舞史诗表演,非常值得纪念。我比较喜欢蒙古族演员们弹奏的托布秀尔节目。托布秀尔造型美观,音色也优美。刚才通过交流得知托布秀尔也是史诗《江格尔》的伴奏乐器。以后有机会我们也要带着我们的竹竿舞、黎家乐走出海南岛,走向全中国。”

  来自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宝木巴”团队的负责人乌兰是统计局的退休干部。她说:“我们团队28个人,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50岁,艺人们多才多艺,有些传统服饰作品曾参加北京、上海、青海的一些大型展览都获过奖项。《槟榔古韵》中的很多情景都来自黎族的生产生活,演出多了一份生活化,很亲切。我们来槟榔谷最大的收获是关于民族刺绣的交流。黎族演员们穿戴的服装服饰刺绣和蒙古族刺绣有相似之处。放羊、做毡子、制作奶豆腐等蒙古族生产生活也可以更多地融入到舞台剧中,这样既能体现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也能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来自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的“宝木巴”团队的艺人们在前往槟榔谷的途中化妆。

  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副总经理陈国东介绍说:“槟榔谷景区发挥‘旅游产业+黎苗文化’的作用,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和在景区出售文化创意商品等助力脱贫攻坚。挖掘、保护、传承黎族苗族的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打造成国际品牌。槟榔谷景区带动周边农户从事餐饮、住宿、店面等产业,让附近的1500多名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副总经理陈国东(右)与第三届江格尔艺术节主办单位之一的北京金胸智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同古龙(中)进行交流。

来自新疆的江格尔艺人们欣赏《槟榔古韵》。

黎族阿婆向青年人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的制作技艺。

  此次交流活动增进了民族文化交流,使艺人们真切感受到各民族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幸福欢乐。

民族画报记者 鹰鸽 摄影报道

  资料来源:

  民族画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