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连山地处广东省西北隅,南岭山脉西南麓,东邻连南瑶族自治县,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南毗怀集县,北接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北纬24°10′25″~24°51′15″,东经111°55′15″~112°16′00″之间。国道G323线自东向西贯穿县境太保、吉田、永和,东进连南与清连高速公路连接,西出鹰扬关可达广西贺州、桂林;二广高速公路从东北向南经太保、吉田、福堂、小三江至怀集直达广州、佛山;省道S263线从北向南经吉田、福堂、小三江至怀集;县道X399线由禾洞直通湖南江华、长沙。
【区划面积】 连山置县后,区划曾多次变动。明洪武三年(1370年)九月,将阳山县境域并入连山,四年又将连山境域并至阳山。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县,境域不变。万历四十二年(1612年),因县境不通舟楫,为利官商来往,将连县沙坊村划入县境。民国35年(1946年),设置连南县,县境东部瑶区5大排、3小排及126小冲划为连南管辖。
1951年7月,将共和乡即原沙坊村划归连县。1953年,与连南合并。1954年,恢复县建制,境域不变。1958年,小县并大县,并入连阳各族自治县。1960年,析出阳山县,连阳各族自治县改称连州各族自治县。1961年10月15日,撤销连州各族自治县,恢复连山县建制。是年,连山将并县分属太保、福堂公社的大坪、军寮、大掌、牛路水、塘基儿、盘石等瑶区生产大队划归连南瑶族自治县时,随之把上述地域居民在县域耕作的水田及山地亦作为“三包四固定”划入连南境域,计有太保茂古洞、吉田山口洞、七星洞、大路塘、古路岭脚、永丰湾岛洞、福堂良洞等耕地约2000多亩。
2001年12月28日,经市、县勘界部门裁定,将原为连山境的牛路水7500多亩山地划给连南作县城饮水工程水源地。2015年底,全县总面积1265平方公里,辖吉田、太保、禾洞、永和、福堂、小三江、上帅7个镇及48个行政村、4个社区,省属广东连山林场位于县内。
【民族人口】 自治县除壮族、瑶族和汉族以外,还有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满族、侗族、土家族、傣族、畲族、拉祜族、仫佬族、京族等少数民族。全县总人口目前达到或超过12万人(2013年为11.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以上。
【地质地貌】 连山县内岩系主要是古生代花岗岩侵入体,一般呈现中粒斑或巨斑状角闪石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30%~40%、钾长石25%~30%、石英25%~30%、普通角闪石5.8%、黑云母3%~5%,以禾洞、太保、吉田、永和等镇为一大片,以小三江、上帅、福堂等镇为另一大片,占全县地质岩性70%。太保镇大雾山一带的岩石则多呈细粒暗灰色厚层状,层理显著,矿物组成为:长石45%~50%、石英30%~45%、铁胶结物5%、炭质1%,并混有少量白云母、磷灰石等。其次是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前变质岩形成的砂页岩,主要分布在福堂、吉田、永和等镇局部地方,占地质岩性29%。此外,还有1%零星分布的石英岩和板岩。
连山地貌可分为中山区(海拔1000米以上)、低山区(海拔500~1000米)、丘陵区(海拔500米以下),以低山、丘陵为主。整体地势是由北向南和由东向西倾斜,地层稳定,水流四方,地形山水交错。
【山脉】 县内山连山,重峦叠嶂。县境及周边有49座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最高山峰是东北部边缘的大雾山,海拔1659.3米。比较明显的小山脉有9条,其中8条属萌渚岭余脉,大龙山脉属九疑山余脉。大龙山脉在县境最北部,由北向南伸展,北接湖南江华,南至王侯山与萌渚岭余脉相接,主峰大龙山在禾洞农林场境内,海拔1577米。大雾山脉在县境东北部,由西南向东北伸展,主峰大雾山为全县最高峰,也是禾洞镇与太保镇、连山与连南的分界山。芙蓉山脉在县境西北部,萌渚岭余脉由此蜿蜒入境,由西向东伸展,主峰大芙蓉山海拔1435.7米,是禾洞镇与永和镇的分界山,也是广东和广西、湖南省(区)界碑所在。王侯山脉在县城西北部,由西向东伸展,主要山峰王侯山海拔1405米、巾子山海拔1410米,是永和、太保、禾洞3个镇的分界山。犁头山脉在县城西北部,由西北向东南伸展,主峰犁头山海拔1276米,是吉田镇与永和镇分界山。石龙山脉在县境西部,由西北向东南伸展,主峰石龙山(又名“鸡罩顶”“罗刷冲顶”)海拔1179.6米,是吉田镇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大宁镇的分界山。石钟山脉在县境东南部,由东北向西南伸展,主要山峰孔子门山海拔1564.8米、石钟山(又名“三高顶”)海拔1490.6米,是福堂、小三江镇的分界山。大钹山脉在县境西南部,由西向东伸展,主要山峰横水顶海拔1377.5米,是福堂镇、上帅镇与广西贺州八步区南乡镇的分界山。黄莲山脉在县境东南部,由西北向东南伸展,主要山峰布政顶海拔1576.8米,是小三江与连南白芒、怀集洽水的分界山。
在山地中,相对比较险峻的俗称为“界”,其中茅田界、抛石界、大歇界和黄莲界最有名、最典型。
【气候】 连山气候暖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但降水分配不匀,立体气候明显,具有风和气清的特征。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春秋季过渡快,夏季较冬季长,春季阴冷多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雨,四季气候分明。按照候均温(5天平均)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22℃为春秋季的划分标准,县内春季从3月6日至5月15日,历时71天。夏季从5月16日至9月30日,历时138天。秋季从10月1日至12月10日,历时71天。冬季从12月11日至3月5日,历时85天。
连山处在少日照、低辐射边缘,太阳年总辐射不太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82.0小时;年平均蒸发量为1312.1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同年平均降雨量相比,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为18.9℃;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年平均霜日为10.3天,重霜冻日有结冰现象;年平均有雾日数为63.6天;年平均出现雷暴日数70.3天;北部禾洞和高寒山区基本每年都有积雪现象。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多吹偏北风,夏季多吹偏南风。
【水资源】 县内溪河纵横,河床落差大,水流湍急,有大小河流194条,径流集雨面积1583.98平方公里,其中集雨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9条,总长274公里。呈放射状流向四方,分属珠江的西江、北江水系和长江的湘江水系。太保水(旧称连山河)东流出鹿鸣关注入北江支流三江河,小三江水南流注入绥江上游中洲河,上草水和全县最大的河流——大滩河,西流注入西江支流大宁河,禾洞水向西北流出白石关注入湘江支流沱江。
【动植物资源】 全县森林植被和生态良好,空气清新,物产资源丰富,植物种类达1223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伯乐树、南方红豆杉、银杏、苏铁、穗花杉、桫椤、金毛狗、花闾木、伞花木、凹叶厚朴、蓖子三尖杉等;动物种类236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云豹、黄腹角雉、蟒蛇、穿山甲、小灵猫、白鹇、斑林狸等。
【旅游资源】 连山历史悠久,民风醇朴,文化习俗丰富多彩,以汉族春节的舞狮、舞春牛、元霄夜炸火狮;壮族买新水、装古事、“七月香”戏水节、抢花炮、“壮族三音”、娶亲“封脚印”;瑶族小长鼓舞、舞龙灯和娶亲串亲、拜歌堂等闻名。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旅游景区。包括鹰扬关景区、福林苑景区、奇石街以及大旭山瀑布群旅游区(广东九寨沟)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参考资料: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