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怡园,位于市区人民路原43号(现1265号),现有面积6270平方米,怡园为清光绪年间所建,园分东、西两部分,园西旧为祠堂,园南可通住宅。因建园较晚,吸收了诸园所长,如复廊、鸳鸯厅、假山、石舫等。
怡园
怡园建于清代晚期1874-1882年。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
该园由顾文彬第三子顾承主持营造,画家任阜长、顾芸、王云、范印泉、程庭鹭等参与筹划设计,园中一石一亭均先拟出稿本,待与顾文彬商榷后方定。园成之后,江南名士多来雅集,名盛一时。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顾承之子顾鹤逸与吴大、陆廉夫、郑文焯、吴昌硕等创怡园画集于园中。
怡园一角
1919年仲秋,怡园园主为弘扬琴文化,与琴家叶璋伯、吴浸阳、吴兰荪等人,特邀上海、扬州、重庆、湖南等地琴人30余人,相聚怡园举行琴会,会后,李子昭作《怡园琴会图》长卷,吴昌硕作《怡园琴会记》长题以志其盛。顾麟士在《怡园琴会图》上题诗纪念,有“月明夜静当无事,来听玉涧流泉琴”之句,一时传为佳话。整个活动在中国近代琴学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自此,“怡园琴会”便成为琴友相聚的固定活动。
怡园楼阁
怡园占地不大,但能吸取各园之长,巧置山水,自成一格。园布局以复廊为界隔东西两部,东部以建筑为主,庭院中置湖石、植花木,西部水池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建筑。在造园艺术上,怡园能博采诸园景物,如复廊仿沧浪亭,水池效网师园,假山学环秀山庄,洞壑摹狮子林,旱船拟拙政园。布局自然,亭榭廊舫小巧雅致,山池花木疏朗宜人,堪称园中精品。
西部,以拙政中园为蓝本,北掘地为池,池南——鸳鸯厅(藕鱼榭及锄月轩)为园中主体建筑。西北部叠石参照环秀山庄,狮安邱壑、磴道奇曲、洞窟诡异。建筑有“碧梧栖凤馆”、“画舫斋”、“面壁亭”、“小沧浪”、“螺髻亭”、诸人文景观,特别是嵌入长廊墙体的书条石书法艺术被称作“怡园法贴”。
怡园特色建筑
怡园北侧有一小门楼,玲珑别致,颇具特色。门前有对石狮,精雕细琢,栩栩如生。进的门楼,便入园中,只见假山逶迤,亭榭隐约,棠云梨雨,竹影摇曳,鸟语花香,景色幽雅怡人。园内庄重典雅,匠心独具。置身其中,宛入仙境,令人心旷神怡。清澈碧绿的范泉之水一路潺潺北来,更为怡园增添了滋润与生机。
园林景色俏丽,皆有可观,而清音阁尤为是园林结构之佳者。清音阁高檐冀展,回廊曲榭,辅石导水,环阁而流。丹窗青瓦,阁脊上的小动物造型逼真,惟妙惟肖。几根方石柱围护在阁的四周,给人以古朴厚重之感。南临方池名曰“鸢飞鱼跃”,光开如奁,锦鳞嬉戏其间。水自石龙口中泻于池中,莲盆承之,喷珠溅雪,若在清音阁下层雪洞中仰观飞瀑直下,似置身小水帘洞之中,令人好不惬意。
古典园林·怡园
怡园主要景点有玉延亭、四时潇洒亭、坡仙琴馆(石听琴室)、拜石轩(岁寒草庐)、玉虹亭、石舫、锁绿轩、碧梧栖凤馆、面壁亭、画舫斋、小沧浪亭、藕香榭(锄月轩)、复廊、书条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