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发源于中国,约有8成的苗族人口分布于中国西南与中南省份,而在东南亚的越南、泰国、老挝、缅甸也有相当规模的苗族。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后,数万苗族人成了难民,部分移居到美国和法国。2010年统计,苗族人口942万多人,是我国西南地区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苗族分布区域广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农作物品种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所差别,但总体来说,苗族以大米、小麦、包谷等为主食。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地理环境的差异,社会发展,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迥异,使得苗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苗族人民的精彩歌舞,各种苗歌形式丰富多彩,苗族舞蹈、鼓舞、芦笙舞令人叹为观止。
苗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远占时苗族先民,居住在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城以北及长江流域中部广大大地区。汉代移居湘西,黔东这个当时称作“玉溪”的地区,坡称为“武陵蛮”、“玉溪蛮”、“长沙蛮” . 元代( 13 世纪)封建统治者在湖南苗族地区设置“五寨长官司”,在贵州苗族地区设里顺元等路军民安抚秋千苗放的秋千活动很有特色:一是集体打秋,几是打秋时唱歌。八少、秋是湘西苗族人民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一年一度‘赶秋节”的一项主要活动。农历每年“立秋”这天,小伙子们头戴丝帕,姑娘们顶着花伞,扶老携幼来到会场,参加与观看‘八人秋”表演,表演时一般为男女各半。秋千的旋转靠站在架旁的人用手推和秋千上的男人用力蹬踏板。旋转逐步加快。一对对苗族男女,时而燕式平衡,凌空飞转.时而俯冲下来,惊险迭出。大家用力推动着“八人秋”高速旋转一阵之后,在转速均匀时,便开始了丰富多彩的对苗歌。男女双方盘歌对唱交流感情,表达身世,这是苗族青年男女强身健体,寻找中意配偶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