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吉祥图案由海东青与红日构成。海东青是一种勇悍的猎鹰,善于捕捉天鹅、野鸭、兔、狍等禽兽。《本草纲目·禽部》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 满族是以射猎著称的民族,其先祖肃慎先民们很早就懂得捕鹰,驯化后用来帮助猎户捕获猎物,俗称“放鹰”。海东青被满族视为珍贵的狩猎工具,在历史上曾作为贡品闻名于世。
满族的先民在辽、金时期被称为女真,女真一词含义为东方之鹰,显示了对鹰的崇拜。海东青的勇猛形象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融化到满族的文化之中,金代一位诗人把海东青扑击天鹅的场面描写为“搏风玉爪凌霄汉,瞥日风毛堕雪霜”,表现了对海东青以小制大、坚毅勇猛的赞誉。在金上京古城东女真墓群中,发现了以海东青捕捉一只飞翔的天鹅为纹饰的鎏金铜带挎。康熙皇帝曾写诗赞美海东青“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属海东青”。
满族民间有许多关于海东青的传说。在满族萨满神谕中传说,天刚初开时候,大地像一包冰块,阿布卡赫(天神)让一只母鹰从太阳那里飞过,抖了抖羽毛,把光和火装进羽毛里头,然后飞到世上。从此,大地冰雪才有融化的时候,人和生灵才有吃饭、安歇和生儿育女的时候。可是母鹰飞得太累,打盹睡了,羽毛里的火掉出来,将森林、石头烧红了,彻夜不熄。神鹰忙用巨膀扇灭火焰,用巨爪搬土盖火,最终在烈火中死去,鹰魂化成了女萨满。所以说萨满魂就是不屈的鹰。
在满族民间故事《七彩神火》中讲:残暴贪婪的大辽王,年年逼迫女真部落的“达敏包”(就是“鹰家”或“鹰户”的意思)替辽王捕捉鹰雕,还拿鹰户的妻子儿女做人质,如不按时交鹰就砍杀或活埋。“达敏包”中有个老鹰达(即头领),为了解救本部落人的危难,带领一子一女,到很远的北方享滚河的尽头捕鹰,结果老鹰达和儿子被冻死在山上。女儿在神火格格的指点下,用太阳的七彩神光照化了鹰山上的冰雪,使山上的海东青向南移居,这样,捕鹰的鹰户就比较容易捕捉到了,老鹰达的女儿在一次雪崩中丧生,变成一只高飞的鸟。 另一个传说《鹰城与海东青》的故事,写的是女真首领阿骨打率兵攻打大辽国,借助海东青助战以少胜多,大败辽兵获胜。
升腾的红日与搏击长空的白色海东青,表现出满族英勇刚健的民族性格和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也象征蒸蒸日上的光明前景。
参考资料:360百科《海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