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傈僳族  > 详细页面

傈僳族吉祥图案:弓弩与“俄勒”帽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王铁志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6日 浏览量:

  傈僳族的吉祥图案由弓弩、火塘、“俄勒”帽所组成。

  弓弩是傈僳族男子的传统狩猎工具。傈僳族是由青藏高原南下的氐人、羌人融合当地人而形成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西藏与缅甸克钦邦交界的地区。这些地方到处是崇山峻岭,森林密布,野兽繁多。傈僳族传统的经济生活以狩猎、采集为主,弓弩是其最有代表性的传统生产工具。明代《景泰云南图书志》记载:“有名栗粟者……常带药箭弓弩,猎取禽兽”。史籍中对傈僳族使用弓弩的记述和描写,显示了傈僳族精湛的弓弩制作和使用技术。傈僳族的弩由弩身、弩板、箭槽、弩弦、弩牙和弩机组成。弩板用坚硬而又富有弹性的岩桑木或青岗栗木制成,大小不一。弩弦用4股粗细适当的精细麻线(目前多用尼龙线)扭制而成。弩牙和弩机均用骨头制作。使用时,把坚韧的弩弦拉到弩牙,箭放在弩身之上,瞄准目标后扳动弩机,利用弩板、弩弦的弹力把箭射出。使用的箭用野生老龙竹制成,分无毒的普通箭和毒箭两种。普通箭一般用来射杀飞鸟、野鸡、野兔等小动物。毒箭是用巨毒的野生植物黑草乌的根茎泡制而成,专门射杀虎、熊、野猪等大型凶猛动物。目前傈僳族的经济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弓弩作为狩猎工具使用的机会已大为减少,多用于收藏、装饰和群众性的娱乐、比赛活动之中。相互赠送弓弩,也是傈僳族群众表达礼节、增进感情的方式之一。

  “俄勒”帽是傈僳族妇女喜爱的一种头饰。聚居在福贡、贡山一带的傈僳族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线系辫,已婚妇女则多喜欢头戴“俄勒”帽。这是一种用珊瑚、料珠、海贝、小铜珠编织而成的头饰。制作时先选十几个直径约2厘米的白色海贝片,将其钻出小孔,用线平穿成一个大小刚好能套在头部的圆套。并在海贝圈下系上一串串珊瑚珠,每个串珠下面系上一个小铜珠。做起来费工费料,是傈僳族妇女的必备之物。傈僳族妇女头戴“俄勒”帽,头顶上的片片海贝如同银月高悬在上,下面的串珠,宛如众星捧月。最下端的铜珠,嵌在前额,金光闪闪,给人一种华美、尊贵的感觉。关于“俄勒”,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对傈僳族男女青年受米斯神的指点,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相遇。男的外出打猎,女的管理家务。看到男青年所穿简陋的兽皮衣服已无法蔽体、御寒,姑娘决心要给小伙子织做一套舒适合体的衣服。她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荨麻,之后便不停地撕麻、煮麻、漂洗、捻线,不知经过多少日日夜夜,终于织成一件横纹麻布长衫。看到心爱的姑娘为了自己不辞辛劳制作衣衫,但阵阵山风袭来吹散她的发丝不时挡住视线,刺得她常常流下泪水的情景。小伙子暗想,能不能制作一顶帽子,拢住姑娘的乌发呢?于是,他踏遍千山万水,在唐古拉山脚下找到海贝,用姑娘搓出的麻线,把磨好的海贝片和白色、红色的树果子穿成串,做出了一顶美观大方的“俄勒”。一个丰收的中秋之夜,小伙子捧出“俄勒”,伴着月光,戴在姑娘的头上。姑娘取出长衫,披在小伙子的身上。二人情深意绵,结成终身伴侣,生儿育女、繁衍子孙。从此,谈情说爱的傈僳族小伙子就必定要做一顶“俄勒”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作为定情之物。姑娘也要亲自织做一件长衫,回赠自己的意中人。这种习俗世代相袭,一直流传至今。

  傈僳族的火塘是家庭活动的中心,也是神圣的场所。架设铁锅的铁三角是傈僳族的家庭保护神,有稳定、平安、纯洁之意蕴。贝壳是女性装饰物,表示美丽端庄。弩、铁三角和贝壳所组成的图案表示男女和合,勤劳智慧,家庭幸福、平安和谐。 

参考资料:

  1.毛公宁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2.360百科:《傈僳族服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