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彝族  > 详细页面

彝族皮铠甲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们发延/文 张丹波/图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3日 浏览量:

尺寸:身长52厘米,胸围122厘米,重量9公斤

来源:20世纪50年代征集于四川凉山地区

历史:彝族古代战争的防身工具之一,起源于古代部落间的战争

  现珍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这件彝族皮铠甲为古时彝族防护器具之一。此件皮铠甲分为胸甲和背甲两大片,每片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前后各有甲片1片,正中一大片下窄上宽呈冠状五角形用以护胸背。往下各有用皮条连缀的4片长方形甲片,用作护腹。下部是用皮条连缀的由300多枚长方形小皮块编成的甲裙,形状如喇叭口,用来保护下体。整件皮铠甲黑色作底,用红、黄两色描绘花纹。图案由鸡嘴纹、牛眼纹、羊角纹、油菜籽纹演变而来。

  据说,最好的皮铠甲是用犀牛皮和大象皮制成的,其次是黄牛皮铠甲,现在流传下来的彝族皮铠甲大多是黄牛皮铠甲。皮铠甲做工精细,用生黄牛皮为胎,外表髹漆并饰有彩漆花纹。彝族民间把皮铠甲分为雄性和雌性两种。“雄”铠甲色彩以红色为主,显得鲜艳夺目;“雌”铠甲以黑色为主色调,显得肃穆庄重。两种铠甲,均以羊角纹、鱼骨纹、几何纹和阴阳太极纹等图案装饰。据说皮铠甲的主要动物纹饰为龙蟒,四周是箭头,边饰为云彩。其含义为:龙蟒受天神派遣降临人间,帮助铠甲的主人战胜敌人,可防矛避箭,保佑穿甲人平安、胜利。皮铠甲的颜色一般有红、黄、黑三色。在彝族的观念中,黑色,表示尊贵庄重;红色,象征勇敢热情;黄色则代表美丽和光明。因此,彝族皮铠甲有着很高的文化内涵,是彝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品。

  皮铠甲在一侧腋下开口,以便穿着。武士穿在身上后,再把开口处用皮绳系结住,使全甲联成一体。因其甲裙较短,并且甲片的尺寸较小,所以,主要用于徒步战斗。

  彝族制造皮铠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社会,它起源于部落间的战争。广泛流传于彝族民间的史诗《勒俄特衣》记载的英雄“支格阿龙”,就是一个骑着神马,穿着神铠甲,能张弓射去“六个月亮、六个太阳”,能降服许多恶禽猛兽的武士形象。上世纪50年代以前,四川、云南大小凉山腹地仍是奴隶制社会,其社会组织是家支(即家族支系)制度。每当家支与家支发生“冤家械斗”时,拥有皮铠甲的家支男性成员就要出征,这是获得“惹科”(即英雄)的机会。因此,最具荣誉感的男子们都会去争取这个机会。

  皮铠甲不仅是彝族古代战争的防身工具之一,而且也是富有和特权的象征,同时,还是一种祖先崇拜的象征物。据清代《西南彝志》记载:“铠胄显威荣。”因此,皮铠甲多自制自用,或用来赠送长辈、头人和当作商品交换其他耕牛、农具、武器、衣物等物品。据当地习惯法中记载:“在裁决重大人命案中,对于应赔偿的人命金,可以用铠胄、羊皮、毛布、博子(铠甲内衣)论价赔偿。”

  彝族崇拜皮铠甲,认为它能保佑家族和个人的平安。出战前,往往要祭祀皮铠甲,祈求其保佑。人们平时不随意摆放它,也不随便拿出来,严禁赃物触及。近代以后,随着钢枪的传入,皮铠甲在战争中逐渐失去了地位,流传下来的皮铠甲已寥寥无几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