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萨克医:二诊六法
2017-12-12
简介: 哈萨克医学对于疾病的诊断是以哈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患者进行二诊六法达到正确地诊断疾病的性质、部位,才能对症立法,配方治疗。哈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一些独特的诊断经验。 哈萨克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整体,整体的变化也可从一个局部表现出来,内在十二脏器的病变又可通过外在十二器官的各个方面反映出来。哈医诊断主要为二诊六法,即加尼思尔格(望、嗅、听)和曼斯尔格(问、触、切),通过对患者疾病的自觉症状与他觉症状与体征的诊察和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数次合参,结合天时、地理及其他致病条件全面认真细致地分析,精心筛选,归纳主次,分清虚实、风寒湿热,最终整体合察,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 哈萨克医学二诊六法包括:一诊加尼思尔格:是指医者静态下经望、嗅、听三法来洞察患者行、立、坐、卧体态及语言、呼吸、咳嗽、呻吟之声的异常变化和气味,是对患者症状、体征的初步了解;二诊曼斯尔格:是指医者在动态下经问、触、切三法结合望、听、嗅对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体征有目的地进...[详细]
-
哈萨克医发展
2017-12-12
简介: 哈萨克族是世界著名的跨境游牧民族之一。在中国,哈萨克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区。哈萨克族在千百年的游牧生活和与疾病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病防病和用药经验,与各各民族医学广泛地交流与渗透,创造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本民族医药学体系,为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是祖国传统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哈萨克族医药历史上溯久远,哈族祖先奉信天、地、日、月、水、火等物体,并对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对立统一和联结关系进行剖析和解释,观察它们之间内在和外在的微妙或巨大的变化和转化,逐渐产生了对构成自然界的基本根源的客观认识。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哈族祖先——塞种人的文化早已发达,他们大多从事牧业,部分从事农业,渔业及狩猎谋生,并开采铜、铁、金等矿进行利用,与邻近的文化先进发达的各民族相互来往,关系密切。据文字记载,西方医学之父、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年~公元前377年)曾在黑海沿岸西北部的塞种部落中居住生活,从该部落的生...[详细]
-
乌太波依达克·特烈吾哈布勒
2017-12-12
简介: 乌太波依达克·特烈吾哈布勒(1388~?)是一位民间医生,由于医术很高,被当朝哈萨克王阿加尼别克所器重,并授意他编写《奇帕格叶尔勒克巴亚尼》(《哈萨克医药志》)一书。乌太波依达克奉旨后,详尽的研究了前贤们的医学著作,吸取其精华,并四处周游行医,收集大量的民间医药资料,亲自作药物试验,尝尽百草,曾多次险些中毒身亡,经多年艰辛努力完成了这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书中记载了药用植物728种,动物318种,矿物60种,共计1106种药物,记载有4577张处方。书中除重要医学部分以外,还包括了天文地理、历史哲学、心理学、美学等各学科,为哈萨克医药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乌太波依达克,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未曾成婚育子,以他的话讲:“我没有儿子,这本书就是我的儿子。”书完稿,呈送哈萨克王的时候,战争爆发,王朝被推翻,阿加尼别克被杀,乌太波依达克死里逃生,他把手稿交给最可信赖的弟弟托派,临终遗言:“此稿传男不传女,要传于有责任感,可信赖的后代,代代之相传,不可问世”。 乌太波依达克家族,根据遗嘱...[详细]
-
朝医:饮食疗法
2017-12-12
简介: 饮食疗法是朝医学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朝医学认为,临床应用药物治疗疾病固然重要,应用适合的食物防病治病也是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之一。朝医食疗是以四象医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四象体质与疾病、体质与性情、药局限于人的理论中摸索出来的“辨象施食”经验,也就是四象人体质与疾病关系和体质与饮食关系而形成的特色疗法。 朝医学在临床实践中,不仅把人、药物划分为四象,也依据食物的性属特点将其划分为四象,广泛应用于治疗、保健等医疗实践中。《千金要方》:“安生之本,必须于食”。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同时,饮食有节也十分必要。脾胃为养生之本,饮食会伤胃气,若此根本伤则不能水谷之精化阴阳、行营卫、养一身,而生百病也。朝医根据四象学说及其象属与寒热分型对饮食进行划分,用于四象人的饮食调整。 (1)太阳人的食疗 太阳人肺大肝小,过偏于阳。小肠收气液阴凉之气不足,则胃脘呼气液阳温之气盛也。胃脘阳温之气太盛,则胃脘血液干枯,其势固然也。故食物不吸人而还呼出也。所以,太阳人易患病症是噎膈、反胃之病,适合的...[详细]
- 朝医:《东医寿世保元》
2017-12-12
简介: 《东医寿世保元》是朝鲜族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朝医“四象医学”理论体系,并用于临床。此著为境外朝鲜医学家李济马完成于1894年,1901年由其门徒整理遗稿刊行于世。该著载医论共4卷,625条,内容包括性命论、四端论、扩充论、脏腑论等基础理论和医源论、四象诊断等临床病理、诊断和方药,收载了经验方86个、新定方87个。第一卷是基础理论部分,阐述了“天、人、性、命”整体观、阴阳学说、四象人论、四象脏腑论、四象病因病理学、四象诊断学和药物方剂学,为朝医学理论和临床奠定了基础。第二卷阐述了张仲景伤寒六经病证与四象人的关系,提出了“病证关于人”的理论,并详述四象人的伤寒病局限病论,较完整地提出了“辨象论治”、“同病异象异治”、“异病同象同治”的治疗原则。第三卷由“少阳人表寒病论”、“少阳人里热病论”和经验药方19条、新定药方17条组成;第四卷阐述了预防保健学说,强调人的精神心理修养、生活习惯和劳动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卫生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该著作对朝鲜族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医著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