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民间文学  > 详细页面

布洛陀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30日 浏览量:

  《布洛陀》是壮族的一部古老而又内容丰富的创世史诗。“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也可以引伸为“始祖公”。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和道德神。

  “布洛陀”主要来源于《布洛陀经诗》的记载以及其他一些口传文学资料。《布洛陀》是壮族的一部古老而又宏伟的创世史诗,一般认为成书于明代。它以诗的形式生动地叙述了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种牲畜和农作物的来历以及远古人们的社会生活等,热情地歌颂了布洛陀这个被称为壮民族始祖的神化人物和他创世的伟大业绩。“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神是人创造的,各民族树立的大神通常以神话的形式—代代传承下来。这些神话一般包括宇宙的形式,人类的诞生、文化的起源等内容,所有这些内容又是各民族用原始思维的方式,以幻想夸张的手法集中于某个大神身上,这个大神就是该民族公认的创世始祖。流传于壮族各地的布洛陀神话,就塑造了壮族创世大神布洛陀的形象。《布洛陀》生动具体地反映了壮族原始时期的基本面貌,她显示了当时的壮族已是农业民族,如在造谷一章中,记述了犁田、耙田、耘田等情景,另外史诗中有关种植、饲养、射箭以及风俗习惯等的描述,对于当今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

  对“布洛陀”传说的研究和整理始于20实际60年代。1958 年《壮族文学史》收录民间故事“陆陀公公”,1964 年《民间文学》发表覃建真收集整理的《通天晓的故事》,1977 年覃承勤等收集整理并油印《布洛陀史诗》,1978 年和1980 年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收集到招谷魂、招牛魂等两个内容较完整的唱本,1982 年《壮族民间故事选》( 第一集) 、《广西民间文学丛刊》(第五集) 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集》(第一集)分别收录了神话传说《保洛陀》、《布碌陀》和《布洛陀的传说》。

  2006年5月20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申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Ⅰ-2

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梁河县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