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民间文学  > 详细页面

嘎达梅林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30日 浏览量: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不落长江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天上的鸿雁从北往南飞,是为了躲避北方的寒冷。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这首响彻大江南北的蒙古民歌是歌颂蒙古族近现代英雄人物嘎达梅林的。

  嘎达梅林(1892年—1931年4月5日),本名那达米德,汉名为孟青山,因在家排行老小所以叫“嘎达”,而“梅林”是指他的官衔,故此叫“嘎达梅林”。嘎达梅林是达尔汗旗人(现在的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清末,清朝政府实施“移民实边”政策,大量汉人流入草原放垦开荒。蒙古王公又与东北军阀勾结大规模开荒草原,达尔罕旗四分之三的草原被放垦、牧场缩小、牧民被迫背井离乡,引起了牧民的愤怒。嘎达梅林为了牧民的利益和蒙古人民的土地发起“独贵龙运动”。不幸的是,蒙古王公与张学良部下串谋杀害了嘎达梅林,起义以失败告终。嘎达梅林的英雄事迹被民众以叙事民歌形式记录下来,产生了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

  叙事民歌《嘎达梅林》产生于起义后,以真实事迹为背景,较完整的交代了起义的全过程,从而塑造了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该歌曲的韵文约有2000余行,演唱全曲需要四个多小时,抒情性与叙述性相结合,其旋律朴实、曲调深沉、语言声动感人。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充分体现了蒙古人民崇拜英雄的传统思想。该歌曲是蒙古族近当代悲壮的英雄史诗民歌,阐述了蒙古科尔沁近代社会主要矛盾。通过塑造嘎达梅林的形象表现了蒙古人民热爱故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博大情怀。运用《嘎达梅林》素材创作的艺术作品非常多,如辛沪光的《嘎达梅林交响诗》、冯小宁的电视剧《嘎达梅林》,舞蹈家朝克图的独舞《嘎达梅林》等作品运用不同艺术手法塑造了这位民族英雄。2008年,叙事民歌《嘎达梅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艺人何巴特尔被指定为传承艺人。

编号:Ⅰ-59

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