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帕密帕》是拉祜族民间流传最广的一部长篇诗体创世神话,流传于云南省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主要流传地。“牡帕密帕”是拉祜语译音,意为开天辟地。全诗共17个篇章,2300行,内容叙述造天地日月、造万物和人类初始阶段的生存状况等,是拉祜族人民传承历史悠久的口述文学精品。史诗在各地流传的篇目名称不尽相同,但其内容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远古时,宇宙一片混沌,天地未分,厄莎先后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类;兄妹二人在荒凉的大地上过着采集、狩猎生活,后来结为夫妇,其子女遂分别繁衍为拉祜、佤、哈尼、傣、布朗、彝、汉等族;拉祜族从狩猎采集生活逐步发展到农耕生活。《牡帕密帕》由“嘎木科”(会唱诗的人)和“魔巴”(宗教活动主持者)主唱,也可有多人伴唱或多人轮唱;歌词通俗简练,格律固定,对偶句居多。曲调优美动听,调式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有说唱的特点。在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宗教活动或农闲期间都有说唱创世纪神话者,唱者声情并茂,听者如痴如醉,说唱往往通宵达旦。
拉祜族叙事长诗是浩瀚的拉祜文化中的一个璀璨明珠,在民间文学类是拉祜族历史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是拉祜族文化的载体,也是维系拉祜族精神生活的纽带。但由于受现代文化的冲击,这一创世神话濒临失传,后继乏人。目前,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能完整演唱该体神话的仅剩1至2人。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牡帕密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Ⅰ-4
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思茅市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