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乐土驿镇乐源合作社技术人员利用无人机为冬小麦打药。这架无人机一天能喷药上千亩(甄世新 摄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近年来,依托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昌吉州大力发展生物育种、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商贸物流、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经成为“新疆农业绿色硅谷”。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赖万炎表示:“这些新技术新品种使农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不断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家瓜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昌吉取“昌盛吉祥”之意,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昌吉州地处天山北麓两翼,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绿洲上,总面积7.39万平方公里。昌吉州辖5县(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2市(昌吉市、阜康市)、3个国家级园区(新疆准东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木垒县田野风光
昌吉州属中温带区,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的特点。这里日照充足,热量条件也较为充足,年无霜期为160-190天。全州可耕地面积1018万亩,人均可耕地面积10亩以上,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等大宗作物,以及红花、大蒜和鹰嘴豆等特色作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加工番茄、酿酒葡萄生产基地。
昌吉市大西渠镇邀请新疆农业大学专家给村民培训葡萄种植技术(何龙 摄影)
番茄统一收购到工厂进行加工
昌吉州是新疆重要的农牧业大州,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奋斗,现代农业综合指数达到87.5%,处于现代农业基本实现的高级阶段,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3.6%,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783万亩。昌吉州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不仅在新疆领跑,在我国的30个自治州中也可以说是先行者。纵观昌吉现代农业的发展,我们发现,昌吉州在农村综合改革、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开拓农产品市场、发展种子产业以及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万亩制种玉米机械化抽雄
在推进农村改革方面,昌吉州可以说是走在了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为昌吉州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坚定了信心。在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奇台县农村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县推进试点的基础上,2017年,昌吉市、阜康市、玛纳斯县和木垒县整县(市)推进,形成昌吉州整体推进态势。目前,全州已实测农村土地面积651.63万亩,完成农村土地确权468.81万亩,占任务面积的86.7%。全国人大授权在呼图壁县开展“两权”抵押试点。在昌吉市、阜康市、吉木萨尔县、奇台县的四个村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四个试点村都已进入股权管理、建章立制、颁发证书阶段。昌吉市列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县市”。昌吉州已经建成自治州级和7个县市级、61个乡镇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已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350本,通过产权交易平台累计实现产权流转交易额2.38亿元,权证抵押贷款1.48亿元。此外,还深入开展了农业补贴制度、农业保险和国有农牧渔场等方面的改革。
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线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农业的命脉,昌吉州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夯实工作基础,健全工作体系,强化部门联动,完善监管机制,消除监管空白,建立农资监管台账,严格公正执法和责任追究,全面提升自治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昌吉州农产品检测覆盖率达到100%,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基本做到了农产品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溯,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切实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这几年昌吉州以“绿”生“金”,走出了“好生态”与“富百姓”巧妙结合的发展之路。昌吉州累计实施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和旱作农业项目14个,建立了残膜回收再利用机制,探索开展废旧地膜以旧换新。2017年,试验示范和推广可降解地膜2.8万亩。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点59个,核心示范面积25万亩,统防统治面积205万亩,建设化肥零增长示范区20个11万亩。
借助援建政策,再加上发展现代农业,以及生态建设理念的落实, 昌吉州农民的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都有极大改善。这是福建省援建的玛纳斯县闽玛生态村
农业要发展,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如今,昌吉州有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5家,其中,国家级8家、自治区级67家、自治州级110家,农业产业化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25亿元,位列新疆第一,进一步优化提升了现代种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培育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智慧农业、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制定出台《自治州清理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指导意见》,按照“清理退出一批、规范改造一批、扶持壮大一批”的方式,对辖区内的合作社进行全面摸排和清理。全州3571家各类合作社中,清理“僵尸社”等不发挥作用或者发挥作用不明显的农民合作社1550家,打造州级以上示范社405家、星级示范社400家,入社社员11.26万人,入社率达到67.4%,带动农户8万户,有力促进了农牧民增收致富。昌吉州七县市依托自身实际,围绕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种业、循环农业、林果花卉等优势产业,初步谋划打造差异化、特色化、功能融合的现代农业园12个。
昌吉州注重农业产业化发展,从生产到加工,现代科技广泛应用。这是仓麦园面粉加工车间
昌吉州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创建活动为契机,着力打造绿色、优势、特色品牌。目前,“三品一标”产品达到288个,培育农产品品牌180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新疆名牌产品62个、新疆农业名牌产品70个、新疆著名商标28个。成功举办了“种子展示交易会”“苗木花卉博览会”“科洽会”等在西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展会。昌吉州把外销平台建设作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重要渠道。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在福建、山西等援疆省市建立名优特新农产品展销展示中心40个,组织昌吉州内近100家企业和合作社、500种特色产品进入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内地市场。顺应“互联网+农业”发展形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吉木萨尔县荣获“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农产品供销网络逐步形成。
昌吉市硫磺沟镇楼庄子村民在采摘成熟的杏子。硫磺沟镇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何龙 摄影)
昌吉州是国家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国家区域性西甜瓜和蔬菜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是新疆唯一一个拥有三个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的地州。落实国家杂交玉米种子基地奖励资金1.35亿元,打造了百万亩优势种子生产基地,种子生产能力达到32万吨,产值超24亿元。昌吉州有种子生产企业63家,国家级、自治区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分别达到4家和20家,国内10强种子企业有8家在昌吉州建有生产基地或分支机构。建成企业为主体的玉米研发机构3个,九圣禾种业在北京成立了种业研究院,昌农种业建成中国农业大学—昌农生物种业研发研究院、教授工作站。成功举办六届中国新疆(昌吉)种子展示交易会,昌吉州由种业大州向种业强州转变,种业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占全疆市场份额的50%。
制种玉米加工工厂
昌吉市大西渠镇邀请新疆农业大学专家给村民培训葡萄种植技术(何龙 摄影)
GPS卫星导航播种
无人机喷洒农药、卫星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用手机APP足不出户完成上千亩耕地的浇水施肥……这些高科技已经在昌吉的农田得到应用。昌吉州有高标准新技术集成示范区500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小麦“井字形”播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物联网技术田间管理、智慧农业、无人机飞防作业、棉花采收机械和卫星定位自动驾驶等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不断深化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新疆农业科技城、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建设,加快实施粮棉新品种试验、设施园艺农业技术示范、特色食品加工、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农业信息化、中亚科技合作中心和欧亚院士工作站等“八项工程”,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现代农业科技孵化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智慧农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资料来源:民族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