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什邡市洛水镇川主庙道观 2017年
四川绵阳市三台县安居镇云台村云台观 2015年
重庆市綦江区石角镇白云村白云观 2014年
2018年11月9至18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办的“道·道”王达军摄影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与此同时,王达军的《问道》大型画册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次展出的作品是从王达军历年拍摄的20万张影像中精选出来的38幅,分“道观道人”“道的仪式”“道在民间”3个部分进行展示。关于展览的主题“道·道”,本次影展的策展人王庆松说:“前一个‘道’,指东方哲学之道;后一个‘道’,是王达军四十多年摄影艺术生涯的摄影之道及其人生之道,也是王达军‘问道’之旅摄影作品的总结和展示。”
王达军最初接触道教很偶然。2003年农历5月28日,当他来到四川绵阳市三台县郪江古镇,还没进街口,就听见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原来那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城隍庙会,场面十分壮观。王达军瞬间被吸引,按下快门,开始了对“道”的拍摄。
面对道教这一厚重的宗教文化题材,怎样作到既有一定的覆盖面和系统性,又不至于把切入点弄得过大,让自己能够充分驾驭这个题材呢?经过对道教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研究,王达军基于巴蜀地区在中国道教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将拍摄区域锁定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在遍访近百个道观的基础上,重点拍摄了其中的20余个道观和10余处民间道文化比较有特色的地方。王达军认为,这种区域性的拍摄,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道教文化,做到以点盖面,拍出更精准细致的作品。
15年来,王达军留下了许多如今已不多见的民间道教文化场景、仪式,以及道长与信众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王达军对巴蜀道教进行持续系统的采访和拍摄,从影像的角度入手,用镜头记录、捕捉和表现道教,为巴蜀道教留下了珍贵的影像。无论是对道教宫观的拍摄,还是对宫观中道长与信众日常活动与生活的反映;无论是对道教斋醮科仪的再现,还是对道教民间民俗活动的定格,王达军在忠实记录的同时,也把“道”的灵魂艺术地贯穿其中,由技入道,以艺显道,用影像生动地诠释了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恬淡清静”“返璞归真”的义理。
评论家李楠说:“以摄影这种现代语言对道教进行系统、深入的观察和阐释者,几乎是个空白。事实上,宗教题材于摄影并不鲜见。如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伊斯兰教都有影像上的呈现,甚至在某段时期,宗教是摄影人热衷的题材。其主要原因是宗教的仪式感很容易使画面显得殊异出挑;宗教本身的神圣庄严迥异于日常生活,这种陌生感满足了普通人对于崇高感的追求。由于宗教与艺术的历史渊源,那些流传至今的经典图式提供了完美的视觉范例,拍摄宗教相关的作品成为一条快速出名的捷径。不过,相关作品虽不少,但能于宗教的刻板图式之下捕捉到信仰光辉的并不多。因而,宗教信仰本是关乎精神与内心的,但在浅尝辄止的镜头之下,却成了停留于外在的视觉符号。对于王达军而言,如何避免落于图式的窠臼,是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唐诚青认为,王达军用独特的视觉语言,把道教“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深奥含义充满艺术感地表现出来,呈现出了摄影家对道教精神别具一格的主观表达。王达军的《问道》,是一部生动、鲜活、具象的巴蜀道教影像志,是影像版的巴蜀道教的“百科全书”。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