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重要的政治判断,为我们清晰地勾画了所处的时代方位。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组建的十九大民族语文翻译小组在十九大开幕会上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7种少数民族语言为会场提供同声传译(中国民族翻译网)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党委书记兰智奇在全国民委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分组讨论会上与大家交流(民族画报社 滕俊摄影)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新征程至关重要。十九大报告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新时代新征程中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最高原则和宗旨要求。
一、服务人民,凝心聚力,是新时代民族语文翻译事业的重要使命和奋斗目标。
十九大报告指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任务,关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脱贫攻坚、社会发展,关乎人心所向、稳定大局。
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事业。民族语文翻译在全国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中播撒革命火种、宣传和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和贯彻党的政策方略,凝聚人心,实现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以及促进各民族人民之间思想文化交流,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在向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传递党中央声音的同时,也架设起了党联系各民族群众、国家与民族地区沟通的桥梁。
2015年12月11日,“桥梁·纽带—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成立60周年展览”在北京文化宫展出(西部网)
一直以来,党中央都高度重视翻译工作。党的十九大筹备期间,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审定大会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组工作方案,了解相关情况,并在大会闭幕时接见全体翻译工作人员亲切致谢,充分折射出新时期党中央对我国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我们的党代会民族语文翻译服务,已不仅仅是为少数民族代表履职尽责提供服务保障,也是宪法赋予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权利的具体体现,更是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前进道路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的行动实践。
习近平同志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少数民族文字单行本由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翻译(中国民族翻译网)
《中国共产党章程》少数民族文字单行本由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翻译(中国民族翻译网)
作为民族工作战线上的一支特殊队伍,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念,发挥优势,继续铺好路架好桥,使翻译工作深入基层,翻译服务深得人心,翻译内容深入人心,用少数民族听得懂的语言传播党中央的声音,充分发挥民族语文翻译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中上传下达、增进认同、凝心聚力、定国安邦的积极作用。
二、开阔视野,内涵发展,开辟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新领域新路径。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作为唯一的国家级民族语文翻译机构,自1955年成立以来,承担着全国党代会、全国两会等党和国家重大会议,以及党和国家重要法律法规、文件文献、领导人重要讲话的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7种民族文字的翻译工作,60多年来,功绩卓著。
2017年11月5日,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7种少数民族文字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单行本由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翻译、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民文版民法总则的面世,有助于少数民族群众用母语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国家最新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法制建设(中国民族翻译网)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组建的民族语文翻译组工作人员在人民大会堂对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进行维吾尔语同声传译(阿力木沙比提 摄影)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组建的民族语文翻译组工作人员用彝文翻译两会文件(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影)
新形势下,我们既要认识到民族语文翻译服务的现实需求和保障重点,服务到位,又要与时俱进,正确看待民族语文翻译的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处理好翻译服务的群众需求与国家布局的关系,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有效促进民族语文翻译服务能力的整体升级。
具体说,一是要做到翻译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方面,翻译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要花大力气推动民族语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少数民族群众,尤其是基层群众满意,让他们享受到民族语文翻译服务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翻译的质量、水平,翻译工作的成效要经得住少数民族群众的检验。
二是要让我们的翻译工作服务好国家战略,做到国家需求在哪里,民族语文翻译服务就覆盖到哪里。在新时期,特别是文化“走出去”理念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不仅要继续承担对少数民族群众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精神的“内部作用”,还将要承担起向“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宣传中国发展理念的“外部作用”。
三是创新翻译和传播的方式与途径。一方面,发挥翻译优势,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事业、司法领域及城市民族工作的建设中。另一方面,重视翻译传播手段建设,提高翻译传播的影响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三、国之所需,志之所向,大力推动民族语文翻译技术创新和人才发展。
2017年8月2日-3日,“第十七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召开。来自北京、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四川、广西、贵州、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北等14 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80多位民族语文翻译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民族语文翻译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学术交流(中国民族翻译网)
智能科技的迅速发展已将民族语文推到了国家安全视域的前沿。一些重要语种智能翻译系统的研发,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处理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占领虚拟空间制高点,获取民族语文信息处理优势,把住国家安全的重要关口,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家的需要就是使命的召唤。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民族语文翻译研究与信息化建设,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7种民族语文30余款机器翻译软件相继研发成功并推广应用,资源、技术与成果均占据该领域行业前沿。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民族语文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创造一切条件,坚定不移地做好高素质专业化翻译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党和国家的民族语文翻译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7年9月7日,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举办“喜迎十九大”离退休职工书法摄影展,该展览通过展现我国传统文化风韵和俊美的自然风光,反映了十八大以来国家特别是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领域和人们精神世界发生的可喜变化,体现了翻译局各民族老干部深厚的爱党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图为参展的书法作品(中国民族翻译网)
新时代新气象,新时代新作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都需要在脚踏实地、接力奋进中积累前行。我们将继续坚持为党和国家服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工作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工匠精神打造翻译精品,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好中国各民族好声音,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