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思路,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社区、示范单位创建,优先解决民族聚集区贫困问题。
2013年以来,投入民族专项资金3.74亿元,整合各类资金近100亿元,着力打造“率先发展、全面小康”“精准脱贫、跨越发展”和“突出特色、融合发展”的示范典型。截至目前,全州共创建了示范县市10个(国家级1个、省级1个)、示范乡镇58个(省级8个)、示范村298个(省级130个)、示范学校140所(省级137所)、示范企业44个、示范社区18个(省级3个)。创建了国家级和谐寺观教堂4所,省级和谐寺观教堂10所,州级和谐寺观教堂148所。
作为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示范学校,楚雄州武定民族中学一直在不断探索、实践。如今,在办好民族班、开设特色民族文化课、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和跳民族课间操等多方面多元化的实践中,学校的民族教育已完全融入教育教学中。图为武定县民族中学每周一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武定民族中学 供图)
为联络感情,楚雄市彝人古镇经常举办各种体育运动会(杞洪兴 摄影)
楚雄彝族自治州以民族特色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为载体,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加强民族文化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建成了一批民族特色示范村镇,成功举办“火把节”“七彩云南(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彝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有力促进了全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彝族火把节吸引了各族群众,很多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参与活动(郑建民 摄影)
参加七彩云南 2017 民族赛装文化节民族服装决赛的楚雄代表队(楚雄州民宗委 供图)
打造了一批民居有特色、产业强、群众富、环境好、村美、人和谐的民族特色示范村镇,使其成为民族文化的品牌、特色旅游的名片、美丽彝州的窗口。楚雄市紫溪镇紫溪彝村、楚雄市树苴乡马家村、双柏县法镇李方村、南华县雨露白族乡袁家丫口村、南华县咪依噜风情谷、姚安县光禄镇朝阳村、永仁县宜就镇火把新村、永仁县方山诸葛营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楚雄市紫溪镇、楚雄市栗子园社区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形成了全州各民族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楚雄州南华县咪依噜风情谷小岔河村彝族文化氛围极其浓厚,2014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画报列来拉杜 摄影)
楚雄市紫溪彝村村民和睦相处,靠发展旅游,靠种植经济作物发家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后获得了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省级“巾帼示范村”、州级“文明村”“卫生村”等称号。图为紫溪村老人的生活怡然自得(民族画报列来拉杜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