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笏园,又名丁家花园,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面积2000平方米。地处山东平原的潍坊在清代是一个商业活动频繁的地方,这里曾经有十六座古园,在清光绪年间建成的十笏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也是仅存的一座。由于潍坊处于南方和北方的交界地,故园林的风格也显出南方和北方两种风格。
潍坊十笏园
十笏命名,寓意典雅,是以十块笏板形容庭院之小。正如园主丁善宝在其自撰的《十笏园记》中所说:“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日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此园确是以小而著称。它的特点是:占地面积小,容纳建筑物多。在仅有的二千平方米的地面上,共有大小建筑物24处,共计房屋67间。园内布局严谨、疏密有致,有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斋、客房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紧凑而不拥挤。身临其境,如在画中,令人心旷神怡,充分体现出我国庭院建筑的高度艺术水平。
潍坊十笏园·涛音亭
十笏园古建筑群是中国北方汉民族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里面内含一个“井”字格局,对称、稳定、端庄、严肃。在四合院中,北屋是最适合人住的,但会客祭祀的厅堂都设在北屋。东西厢房和倒座、后堂真正居住人。这说明中国人把理性放在实用功能之上。越是格局讲究的民居越是体现这一点。四合院内院由二门起到正房止,大门一般设在左前端,进门即是照壁,院内幽深寂静,外人看不到。这里的每一座院落之间都由旁门、过道或庭院相连,四通八达,从东向西延伸,共有20余座院落约250间房,其中最早的房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算得上是现存年代较久的北方民居了。
潍坊十笏园·匾额
“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涛,可得涛眼;以匾学书,可得笔髓”。匾额因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而成为研究传统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琳琅满目的抱柱漆金楹联,是十笏园一道亮丽的风景。不论屋内还是屋外,随处可见意艺双佳的楹联题刻(或阴刻,或阳刻),形似瓦状,紧贴立柱而挂,并涂着大漆金,光彩夺目。这些楹联大多为清代中后期达官贵人、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所撰书。内容丰富多彩,书法、雕刻各领风骚,令人赏心悦目。这些联墨瑰宝为十笏园增添了非凡的文化神韵,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十笏园·曲桥
十笏园是潍县十六座名园中仅存的一座,潍坊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对十笏园的保护、开发和利用,2003年以来投巨资对其进行了全面整修,从而焕发出了应有的风彩。十笏园是潍县历史的浓缩,是探究前人生活的载体。参观十笏园,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十笏园的魅力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