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草原和森林的文化记忆——北方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展演”于2019年4月19日晚上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成功举办。本场展演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研究生院和音乐学系联合主办,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天彤担任学术策划并主持。
展演采用现场学术阐释和表演者歌舞表演相结合的形式,向观众呈现了一场北方少数民族歌舞盛会。节目包括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传统民歌、说唱、器乐和舞蹈。这些北方少数民族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他们的身上承载着来自草原和森林的文化记忆,这些记忆深深地烙在了他们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音乐和舞蹈中,并经过代代相传,日渐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蒙古族民歌《嘎扎玲》《小草》、呼麦《可汗颂》、长调《金戈壁的小马驹》,鄂伦春族民歌《逃婚》《心心相印的人》,鄂温克族民歌《家乡的百灵》《毛敖吉坎河》,达斡尔族民歌《莫日根姐姐》《彩云之乡》、乌钦《马上哥哥你向何方》以及布里亚特舞蹈吆呼尔、鄂伦春舞蹈伊和嫩、艾文基舞蹈伊堪舞、达斡尔舞蹈鲁日格勒等节目,结合现场学术阐释形式,为首都各界观众呈现了一场来自草原和森林深处的民族文化盛宴。
本场音乐会分为四个板块进行。第一板块为蒙古族传统音乐表演,首先, 2017级蒙古族硕士研究生关诺敏演唱了科尔沁叙事民歌《嘎扎玲》并自弹自唱呼麦《可汗颂》;蒙古族长调艺术传承者、青年歌者都兰演唱了在蒙古国非常流行的长调《金戈壁的小马驹》;中国音乐学院2018级中国声乐表演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马小明演唱了布里亚特民歌《等你归来》;展演还呈现了丰富的蒙古族乐器,如陶布秀尔、马头琴、蒙古筝、口弦琴、蒙古鼓等。张天彤教授指导的2014级鄂温克族硕士研究生乌仁森德和都兰共同演唱了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小草》。蒙古族板块在研究生们载歌载舞表演的布里亚特蒙古族舞蹈《幺呼儿》中告一段落。
第二板块为鄂伦春族的音乐和舞蹈。享有国家级和黑龙江省级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来自大兴安岭呼玛县白银纳乡的关金芳演唱了鄂伦春族传统赞达仁《逃婚》。随后,关金芳带领2015级硕士研究生刘卫共同演唱了《心心相印的人》。现场,关金芳还带领研究生们跳起了欢快的鄂伦春族传统舞蹈《伊和嫩》。
第三板块为鄂温克族传统歌舞。乌仁森德清唱了通古斯鄂温克族民歌《家乡的百灵》和使鹿鄂温克族民歌《毛敖吉坎河》。随后,学生们共同手牵手唱跳了俄罗斯境内埃文基传统舞蹈《伊堪舞》,将鄂温克族板块的展演推向高潮。
本次展演的第四个板块为达斡尔族传统音乐和舞蹈。共展示了达斡尔族三个方言区的特色歌舞。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馆馆长、黑龙江省级扎恩达勒非遗传承人何丽霞演唱了《莫日根姐姐》;梅里斯区文化馆演出队的多歌等人表演了改编版乌钦《马上哥哥你向何方》。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达斡尔学会映山红艺术团”展示了传统歌舞《鲁日格勒》;来自新疆塔城的郭梅、郭丽两姐妹在手风琴伴奏中演唱了她们的父亲——已故新疆塔城地区著名民间音乐家甲子老师创作的,表达新疆达斡尔族同胞思念东北老家亲人的《彩云之乡》;新疆塔城“达斡尔学会纳其亚艺术团”的蔡玉萍等人唱跳了歌舞《春天来了》。
布里亚特舞蹈《吆呼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伦春赞达仁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关金芳应邀参加展演,演唱民歌《逃婚》。
表演鄂伦春族舞蹈《伊和嫩》。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馆演出队表演乌钦《马上哥哥你向何方》。
内蒙古呼伦贝尔莫力达瓦旗的达斡尔学会映山红艺术团表演达斡尔族舞蹈《鲁日格勒》。
新疆塔城地区达斡尔族学会纳其亚艺术团表演《春天来了》。
嘉宾与部分演员合影留念。
谈到策划本场展演的初衷时,张天彤教授表示:“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希望更多的人用文化价值相对论观念看待每个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此次展演是我和学生们对于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挖掘、整理、研究之后,进行的一次将濒危传统音乐重新展示给世人的实践,更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传承活动。我想,对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对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下的文化多样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参考资料:
1.简书
2.中音在线
3.民族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