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客不喝酒,纵有山珍也表达不尽土家人的敬意。土家人旧时终年多食荞麦、包谷、洋芋、红苕等杂食,以大米饭和自酿苞谷酒待客。传承至今的咂酒歌从农家红漆方桌走上时代大舞台,成为粗犷豪放的土家歌舞经典节目,活跃在土家艺术的殿堂。
(领喊):也喂也啧!好酒(哟哦)好酒(哟)好酒哟!
(合):扯起(哟)嗓子(哟)就喊它个山响(呃),(嗬嗬也嗬嗬也)就喊它个山响(哟喂),(咂 咂 咂 咂 咂)当上个汉子(哟)就玩它个猎枪(呃),(嗬嗬也嗬嗬也)就玩它个猎枪(哟喂),(咂 咂 咂)扶起(哟)那个犁耙(哟)就耕出(哪)一道峡谷(哇),背起(那个)背子(哟哟)就驮回一座山梁(呃),(嗬也嗬也嗬也嗬也)背起(那个)背子(哟哟)就驮回一座山梁(呃)。
(合)爱上(哟)妹子(哟)就送她一块月亮(呃),(嗬嗬也嗬嗬也)就送她一块月亮(哟喂)(咂 咂 咂 咂 咂)钻进个林子(哟)就逮它一只豺狼(呃),(嗬嗬也嗬嗬也)就逮它一只豺狼(哟喂),(咂 咂 咂)动起那个步子(哟)(那个)步子(哟)就踩出个脚窝(哟),抱起(那个)坛子(哟哟)就喝它个精光(呃)(嗬也嗬也嗬也嗬也)。抱起(那个)坛子(哟)就喝它个精光(呃)。
(合)好酒(哟)!
好酒(哟)!
喝就喝它个凤求凰,(凤求凰),干就干它个牛擦痒,(牛擦痒),咂就咂它个豹钻山,醉就醉它个虎过岗(呃)。
好酒(哟)!
好酒(哟)!
喝就喝它个凤求凰,干就干它个牛擦痒,土家(那个)豪气在(呀),直到地老与天荒,与天荒。
咂咂咂 咂咂 咂 咂咂 咂咂 咂咂 (哈)
好酒(哟)!好酒(哟)!惹岔!惹岔(嘿)!
过去,咂酒在一般土家百姓中并不普遍,主要流行于土司和土家大姓及名门望族中。因此吃咂酒又是土家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咂酒的吃法,是很讲究的。宴客时,在堂屋正中摆放两张一合的“厢桌”,取出酿存的咂酒,装在专门的坛内,放于厢桌的下席位,冲上滚开水,插入通节的细竹杆。酒就准备好了。用开水冲兑咂酒,要不欠不溢,刚满坛口,谓之“正好”,取圆满不亏之意。菜,做成十碗八扣,用莲花大碗盛装。菜的品种,主要为鸡、鸭、鱼、猪、牛、羊及蔬果之类的当地产品。各样菜的出菜次序和摆法,都有严格的规矩。最有特色的菜,是一碗“压桌肉”,其片大而厚,两端以盖住碗口为度,称为“过桥”即现在土家人称的“盖碗肉”。酒、菜上齐后,在上座位和左右两旁放上筷子,然后摆椅请客入席,在席位安排上,主人上座,客列两旁,下席位不设座,为主妇敬酒位。这与土家人一般尊客上座,主陪旁席的礼节不同。主、客坐毕,主人就请主妇出来敬酒,酒宴正式开始。一首《竹枝词•咂酒歌》写得格外生动:
蛮酒酿成扑鼻香,竹竿一吸胜壶觞。
边桥猪肉莲花碗,主妇开坛劝君尝。
土家人咂酒待客,都是从肃静开始,到酣畅淋漓,尽欢而散。清代长乐(今五峰)县令李焕春有一首《竹枝词》,就是土家山寨做客吃咂酒后,带着几分醉意写下的:
糯谷新熬酒一壶,吸来可胜碧筒无?
诗肠借此频浇洗,醉咏山林月不孤。
资料来源: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