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壮族 > 文化艺术  > 详细页面

壮族文学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黄烁炎 2017年11月14日 阅读量:

  壮族民间文学形式丰富多样,主要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等口头文化,是壮族古代文学的主流;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壮族文人文学也方兴未艾。壮字的民间歌舞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并逐渐形成歌圩形式。

一、民间文学

  1.神话

  神话是壮族原始文学成就的代表,在先秦时期就已发展为“体系性”神话传说。壮族神话主要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其中有创世神话《布洛陀》《布伯》,开天辟地的神话《盘古》《姆六甲》,解释和探索大自然奥秘以及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母子访天边》《郞正射太阳》,反映氏族部落分化迁徙的《祖先神树》,这些神话中具有许多合理成分和朴素的唯物主义。这一时期人们创作的神话,给后世壮族人民以强大的思想影响,对后代壮族文学的印象也是很深远的。

    2.传说和民间故事

  壮族的传说和民间故事也很多,经历了各个时代的不断演变,反映着壮族人民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民间文学逐渐淡去了神话色彩,走向世俗化、民众化。 秦至隋时期的汉文典籍中,就有反映壮族民间传说的记载,如《搜神记》中的苍梧贾雍、《水经注·水》中的卢耽、《华阳国志》夜郎竹王等人的故事,等等。三国时吴人徐整记录的壮族先民的《盘古》故事,影响尤大。

  流传于民间的壮族传说和故事更加丰富多彩。有反映文明进步的故事,如《童灵的故事》讲述的是童灵改变蒙昧时期“吃人”的习俗,《罕王和祖王》记述改变幼子继承制的习俗;有羽衣型故事《勇敢的阿刀》,异类结亲《田螺姑娘》、《百鸟衣》,机智人物故事《公颇的故事》、《老登的故事》、《汪头三的故事》;还有广泛流传的《岑孙兄弟开凿洪水河》《班氏女的故事》,等等。这些传说和故事,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壮族先民早期的社会生活。

  唐、五代时期,民间把古越族各个历史时期流传的故事综合为《莫一大王》,讲述英雄人物莫一团结民众、抗击王朝兵马的故事;《红铜鼓》经书以人血铸成铜鼓号召村寨人们抗敌的故事,歌颂铜鼓神力。宋代以后,反映历史题材的传说故事有《侬智高》等,揭露封建统治阶级丑恶面目、歌颂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故事有《逃军粮》《老梁和土司》《地主和农民》等。反映劳动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有《百鸟衣》《达加》等。反映太平天国革命的有《金田起义》《翼王做寿》等。反映中法战争的有《在土墙上》《神兵助战》等。反映辛亥革命的有《镇南关起义》等。反映封建阶级压迫剥削的有《地主变猢狲》《财主和家奴》《宝葫芦》等。反映劳动和爱情生活的有《落银树》《古迈救姑娘》等。这些民间故事热情地歌颂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勇敢、诚实、智慧和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性格。

    3.诗歌

  壮乡号称“歌海”,其文学作品大多是集体创作,口头传唱。在传唱中,歌和诗没有严格分别。尤其是一些叙事性的长诗。反映远古时期壮族社会生活的著名神话《布洛陀》,就是以诗的语言和形式加以编造和传唱,成为一部创世史诗的。《布洛陀》长近万行,规模宏大,塑造了半人半神的创始者的形象,浪漫色彩浓厚。《莫一大王》也是一部长篇英雄史诗,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具有超凡本领的英雄莫一大王的形象,体现了壮民族的性格。壮族人民还将流传至当地的汉族传统故事改编成长篇叙事歌来传唱,如《唱英台》《孟姜女》《毛红与玉音》等,但从内容到形式已经壮化。此类叙事长歌在宋元以后得到了蓬勃发展和广泛传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明代有反映战争、离情的长歌《嘹歌·唱离乱》,还有争取婚姻自由的《马骨胡之歌》,以忠于爱情为主题的《文龙与肖尼》和叙述苦难生活的《特华之歌》等;近代有反映战争题材的《中法战争史歌》、反封建剥削的《控告土官歌》和控诉封建婚姻制度的《达稳之歌》和《达备之歌》等。

二、文人文学

  壮族的文人文学已经有1000年的历史。唐代,经过与汉族人民长期的文化交流,加之当地汉文化教育的发展,壮族先民俚僚的一些上层人物已能较好地掌握汉文,由此产生了一批精通汉学,并能熟练地运用汉文进行写作的古代壮族文人,壮族出现了以汉文为载体的壮族文人文学。

  著名的《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城洞碑》两块石刻,是壮族首领韦敬办、韦敬一所撰。从文学角度看,两碑都具有较高的文字功底。韦敬一所作的诗文典丽通畅,堪称壮族文人的先驱。

  明代上林人方矩,留下《布雍泉》七律,描写了壮族地区壮丽的风物。武鸣人李璧,留有二十余首诗,是当时名家杨慎等往来,著有《明儒录》、《剑阁集》、《剑门新志》、《皇明乐谱》等书,有浓郁的南疆风味。上林的贡生石梦麟所写的《弃田》控诉了统治者加予人民的苦难。

  清代以诗歌为主题的壮族文人文学逐渐发展起来。广西上林人张鸿翮、张鸿慧及其子侄辈起到了先声作用。张鸿翮存诗十余篇,有较深功力,代表作为《送友人回羊城》。刘新翰是桂北一带文人的先驱,著有《谷音集》。上林县的张彭展,嘉庆进士,著有《离骚经注》《谷貽堂全集》、《兰音山房诗草》等书,并搜集广西历代文学诗歌编成《峤西诗抄》。

  近代壮族作家文学,郑献甫是承前启后的人物。道光十二年中进士,诗作丰富,深切地同情战乱中的人民。武鸣人韦丰华,有《宾阳即日诗感》传世。与韦丰华齐名的覃海安,代表作是《雷鸣纪异》。其他如宁明诗人黄焕中的《感时诗》充满了爱国主义热情,有《远望九龙》传世。农达实的《漓江舟中作》表述了他追随革命的坚定信念。

  在现代小说创作方面,影响较大的作家有陆地、肖牛红、蓝鸿恩、韦一凡等。诗歌方面有韦麒麟、黄勇刹、莎红、黄青等人成就最大,其中黄勇刹的《刘三姐》、韦麒麟的《百鸟衣》影响广泛。

参考资料:《壮族简史》编写组 《壮族简史》[M],民族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