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中华民族 > 吉祥图案  > 详细页面

仡佬族吉祥图案:大竹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王铁志 2017年11月06日 阅读量:

  仡佬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古老土著民族,其先民是古代西南濮一支,曾在秦汉之际建立过夜郎国。仡佬是本民族的自称,其含义为“竹”或“人”,从族称上看, 仡佬以竹作为氏族或民族的名称,是一种典型的竹图腾崇拜。

  民间传说,夜郎王是从江水中漂流来的三节大竹中所生,后来称为竹王,其族人因以竹为姓。晋人常璩撰的《华阳国志·南中志》曾记载:“有竹王者,兴于豚水。先是,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养之,长有才武,遂雄夷濮。氏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也记载:“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豚水即遁水,即今日的北盘江。竹王,亦即是夜郎王。据研究夜郎文化的学者考据,如今彝族、布依族、仡佬族中流传的竹王传说与史书中所载大体相符。

  西南少数民族的竹崇拜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在仡佬族社会中仍存在重要影响。据仡佬族老人回忆,因为据说竹王是正月初十出生的,过去每年的正月初四日,老一辈仡佬族家家都要背着糍粑、香烛纸钱,到竹林去祭祀竹王。在黔北仡佬族聚居区,至今仍流传《竹王》、《金竹》、《竹王的传说》、《赛竹三郎》、《竹王巧计退官兵》等民间传说,还有“竹王祠”等文化遗存。村民修房造屋要砍伐竹子,在砍竹子前,房主要准备好祭祀用品,如豆腐、糍粑、肉、酒、茶、香柱、散钱、酒杯、茶杯等,端着去砍伐的竹林祭祀“竹神”。在仡佬族的祠堂、墓碑中,还可以看到多种形式的“拜竹图”,如祭拜者面对大竹或怀抱竹笋进行跪拜,乞求竹王保佑平安。有的地方仡佬族妇女生男育女,都要将胎盘放在竹篓中,在夜深人静时进行掩埋。掩埋后焚香三柱,烧长钱12束,寓意孩子在竹神的护佑下,命根牢固,象嫩竹一样茁壮成长。在仡佬族民间,还流传青年男女抛竹绣球谈情说爱的方式,还有竹篾鸡蛋传统体育竞赛和娱乐项目。

  在仡佬族聚居地区,到处生长着繁茂的大竹,大竹为人们提供可以食用的鲜嫩竹笋,还提供建造房屋、编织生产生活用具的竹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仡佬族感恩大竹,崇拜大竹,把大竹作为图腾,尊本民族的祖先为“竹王”,并把竹子作为把本民族族称,表现出仡佬族对竹子的特殊感情。大竹生命力旺盛,能快速成材,粗壮的大竹,也显示了仡佬族蓬勃发展的未来。

参考资料:

    1.李德洙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梅应魁:《略论仡佬族的竹图腾崇拜》,《贵州民族宗教》2004年第4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