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西北部的陈双村是一个移民搬迁村,先后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百佳村屯和广西首批“绿色村屯”等荣誉称号。2017年3月,陈双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昔日住在贫困边远山区的毛南族、瑶族和苗族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与当地汉、壮、布依、水等各族群众互帮互助组成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大家庭,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西北部的陈双村
齐心协力 同步奔小康
易地扶贫搬迁是决胜全面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也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陈双村民族团结发展示范点的双乐苗族、东兴瑶族和龙江毛南族三处移民点分别建立于1995年、1996年和2004年,涉及毛南族、苗族和瑶族群众70户284人。多民族聚居,加上移民多,民族团结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就是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双乐苗族屯组长韦玉荣说,苗族群众刚从山里搬来时,没有水牛、不会种稻谷,当地的毛南族、壮族群众给他们提供水牛、收割机,教他们种稻谷,瑶族群众在大家的帮助下也开始种桑养蚕。2017年,毛南族、苗族和瑶族三个屯少数民族群众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000元。
在砂糖橘园里劳作的陈双村苗族群众笑逐颜开
瑶族群众路安颂(右)通过种桑养蚕收入不断增加
“如今,我们村全部住上了崭新的楼房,多数家庭都有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电及摩托车等交通工具,还有十几户购买了小轿车。”陈双村委会主任覃孟必介绍说,“我们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砂糖橘、水稻、甘蔗,种桑养蚕和外出务工,农户靠卖砂糖橘年收入能达到二三十万元,有的甚至能达到上百万元。”
双乐苗族移民点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摩托车
“以前我也穷过,大伙没少帮助我们,现在富了,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在壮甜果业技术服务部,砂糖橘种植大户罗海莎对记者说。嫁到陈双村的壮族姑娘罗海莎这几年通过努力,快速成长为行家里手,不单自己种砂糖橘赚了钱,还带动了不少农民致富。
嫁到陈双村的壮族姑娘罗海莎开的壮甜果业技术服务部
目前,陈双村建设了1000多亩连片砂糖橘示范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双乐组26户苗族群众自筹135万元资金建成了“毛苗瑶农家乐园”,打造集饮食、观光、民俗表演于一体的“毛苗瑶”特色生态休闲娱乐旅游景点,以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
毛南族群众收获香柚 (谭峰 摄影)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扶持下,陈双村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昔日的“你我他”,在同步奔小康的路上逐渐变成了“我们”。在同步奔小康的路上,“我们”一路同行。
和谐美满 家和万事兴
在陈双村龙江组的一棵大树下,一些村民正聚在一起纳凉。
“宝盖变成小房屋,里面养个小胖猪。有吃有喝有被窝。住在里面暖乎乎。这是什么字?等你们长大了就知道啦,这是家。”一对毛南族小朋友听着妈妈说的字谜高兴地笑了。
谭梦超、韦如英夫妇和谭梦辉、王芳夫妇是两对毛南族与苗族通婚的夫妻
毛南族小朋友
“孩子们现在刚上幼儿园,我希望他们将来都能上大学。”谭梦超说起自己的一双儿女,话语里充满了希望。谭梦超、韦英美和谭梦辉、王芳是陈双村两对毛南族与苗族通婚的夫妻。村里通过开展“婚育新风进我家”活动,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陈双村所在的思恩镇不同民族之间通婚的夫妻有900多对。
毛南族小伙儿谭梦辉和苗族姑娘王芳的家
“现在,我们家的人毛南语、苗语、瑶语和汉语都会说,厉害吧?”谭梦辉自豪地说。每逢节假日,谭梦超等苗族女婿都会带领毛南族歌舞队到双乐组,与苗族同胞联欢。陈双村党支部书记韦炳录介绍说,移民搬迁群众十分注重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他们自发组建芦笙队、龙舟队等团队,多次受邀参加区、县的文体演出和比赛,其中芦笙队在“河池市铜鼓山歌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中多次荣获一、二等奖。
陈双村女子代表队参加环江分龙节龙舟比赛
“家庭美满,事业也不错,我感到很满足。”苗族姑娘韦英美如是说。在2018年环江县组织的龙舟大赛中,韦英美所在的陈双村女子代表队获得了500米比赛的第一名。
民族团结 毛南山乡一家亲
陈双村是环江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多年来,环江县把民族工作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全县呈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良好态势。
毛南族是我国22个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之一。目前环江县总人口38万人,其中毛南族人口6万人,约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60%。近年来,环江县不折不扣落实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以改善全县72个毛南族聚居村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为重点,先后投入10亿多元资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安排各类扶持项目4000多个,涉及农村饮水、教育、卫生、文化、通屯道路硬化、通屯砂石路等项目,惠及全县8个乡镇72个民族村,23万群众。投入资金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在毛南族聚居区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极大地推动了环江县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民族中学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环江县委宣传部 供图)
通过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项目的实施,毛南族聚居村基础设施、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特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群众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综合效益十分显著。毛南山乡一家亲,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得愈加绚丽多彩。
“毛苗瑶农家乐园”精心准备的长桌宴开桌 (环江县委宣传部 供图)
“毛南山乡景色新(咧),山乡变富不忘友(咧),一杯美酒一颗心(呀咧)……”离开陈双村时,看到一些村民干完上午的农活儿聚在一起吃着饭唱起了山歌。陈双村各族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着美丽的家园,谱写着一曲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颂歌。
资料来源:民族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