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史志 > 历史人物  > 详细页面

张骞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任阳 2017年12月26日 阅读量:

  张骞(?——公元前114年),西汉汉中郡城固县(今陕西成固县东)人。武帝建元年间,骞为郎官。当时汉武帝正准备反击匈奴,从匈奴降人口中得知西域有大月氏国,与匈奴为敌。大月氏与乌孙原居河西地区的敦煌、祁连间。后来匈奴攻破大月氏,杀大月氏王,以其头为盛酒的饮器,月氏人被迫西迁,迁徙到西域的伊犁河流域(今新疆西北部)。匈奴又指使乌孙远攻大月氏,大月氏又被迫西迁,迁徙到妫水(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因而与匈奴积怨甚深;但却无人援助,与之共击匈奴。汉武帝听说这个消息,为了截断匈奴的右臂(西域在匈奴之右),必须联络西域诸国,特别是联络大月氏,利用它同匈奴之间的矛盾,与之夹击匈奴。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武帝下令招募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的使臣,张骞便以郎官的身份应募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一共有两次。一次是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但在此过程中被匈奴扣押长达十年,但张骞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监视渐有松弛,张骞趁匈奴人不备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区。随后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大宛,随后又经过康居到达月氏,但是张骞并未说服月氏联合汉朝一起夹击匈奴。张骞不得不返回长安,在回长安途中再次被匈奴扣留一年,随后趁匈奴内乱逃脱回国。第二次是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再任张骞为中郎将,率300多名随员,携带金币丝帛等财物数万,牛羊万头,第二次出使西域。尽管此次并未说服乌孙同汉朝合作,但仍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汉朝同中亚和西亚的联系日益紧密,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张骞出使西域走过的路成为了闻名后世的丝绸之路,并在后来的朝代发挥着沟通中西交流的重要作用。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上的张骞出使西域图,唐代初期绘制

参考资料:

  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

  2.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