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史志 > 民族研究  > 详细页面

突厥与汉族的关系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任阳 2017年12月27日 阅读量:

  突厥兴盛起来后,与汉族的交往主要是在隋唐时期。而这一时期,突厥与汉族关系则呈现时战时和的局面。

  (1)隋朝时期:开皇二年(582年),突厥沙钵略可汗因新建立的隋朝“待之甚薄”而产生怨恨。其妻原北周千金公主为了报隋夺周朝社稷和杀父之仇,也不断煽动他反对隋朝。于是沙钵略在这年十二月发兵40万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等今甘肃、陕西一带的诸郡“六畜咸尽”。第二年夏四月,隋军分八路出塞。卫王杨爽等在白道(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为从河套东北通往阴山以北的要道)大破沙钵略军。沙钵略本人弃所服金甲,潜入草原中逃遁。

  此后,突厥内部发生斗争,分裂为东、西突厥两部。而东突厥的沙钵略可汗因为被西突厥达头可汗围困,向隋朝求援。最终在隋朝的帮助摆脱困境,自此沙钵略可汗愿永为藩附,并与隋朝联姻。

  突厥汗国分裂以后,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内经本民族五可汗分立的严重削弱,外受被隋军击破以后的巨大军事压力,“又多灾疫,死者极众”,迫于形势,于是他让妻子原北周千金公主宇文氏给隋文帝上书,请求改姓杨,认她为女儿。隋朝趁此机会派遣徐平和出使东突厥,改封千金公主为隋朝大义公主。公元584年(隋开皇四年)秋九月十日,沙钵略可汗致书隋文帝说:“皇帝,妇父,乃是翁比。此为女夫,乃是儿例。”他自认是隋文帝的女婿,同隋皇室攀上了亲戚。隋朝又派右仆射虞庆则前往,说服沙钵略向隋称臣。

  公元585年(开皇五年)秋七月。沙钵略可汗被西突厥达头可汗所困,又东畏契丹,因此向隋告急,请求将所辖部落迁至漠南,寄居白道川(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阴山南谷口北)。隋文帝接受了这一请求,派晋王杨广出兵救援沙钵略,并供给衣食,赐予车服、鼓吹。沙钵略依靠隋朝的支援,击败西突厥的阿波可汗。隋军又从阿拔国救出沙钵略的妻子儿女。沙钵略非常感激,与隋立约,以碛为界,并上表给隋文帝说:愿“永为藩附”,此后“岁时贡献不绝”

  但是东西突厥的斗争异常激烈,许多东突厥人在西突厥的庞大压力下,纷纷选择南下归隋。

  628年夏,突利可汗因颉利屡向该部征兵,突利不给,于是向唐太宗上表请求入朝。颉利发兵攻突利。突利早先曾与李世民结为盟兄弟,至此向唐求救。唐朝派将军周范至太原经略之。稍后突厥东面的属部契丹也归附唐朝。630年(贞观四年)正月,李靖率骁骑三千,夜袭定襄,破突厥军。颉利可汗大惊,迁牙帐于碛口。李靖派遣间谍离间颉利的心腹。颉利亲信康苏密以隋萧皇后和炀帝孙杨政道降唐。李世勣出云中,大破突厥军于白道(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颉利逃往铁山。二月,李靖与李世勣会师白道,选精骑1万追袭。唐军离突厥牙帐7里,颉利才发觉,乘千里马先逃,其众溃散。唐朝拓地自阴山北至大漠。颉利被俘时,降唐的突厥群众多达10余万人。唐太宗采用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将这部分突厥人安置在东起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南),西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之间。在原先突利可汗统治地区设置顺州、祐州、化州、长州四个都督府。分颉利可汗所属为六个州,左部设定襄都督府,右部置云中都督府。这年五月,任命突利为顺州都督。顺州,侨治营州(治所龙城县,在今辽宁朝阳市)五柳戍。投唐的突厥酋长,都被授予将军或中郎将之职,五品以上官员多达百余人,几乎占朝中同级官员总数的一半。突厥人迁居京城长安的将近1万户。

  隋朝灭亡后,唐朝在北部面临的是颉利可汗统治下的突厥势力,以及后来强大的薛延陀部。颉利可汗在自身实力强大的情况下,不断派兵骚扰唐朝北部边境,双反冲突不断。直至太宗时期消灭薛延陀部,北部边境才得以暂时安定。此后在原突厥汗国崛起的后突厥汗国也是时战时和。

参考资料:

  1.李鸿宾等:《中国长城志》·《环境·经济·民族》,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

  2.王锺翰:《中国民族史概要》,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