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水族总人口41.1万人(2010年),主要分布于贵州、广西交界的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贵州省黔南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独山、都匀等县市为主要居住区,黔东南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黎平等县为主要散居区,此外在广西北部的河池、南丹、环江、融水等县市以及云南省富源县也有水族村落分布。
云南省有水族8834人(2010),主要聚居在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和彝良县大河、龙安等河谷地区。
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侗台)语支。水族古文字体系保留着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2500多个单字中,大部分为异体字。在日常生活中水族地区通用汉文。
风俗文化 水族种植水稻有悠久历史,形成众多十分浓厚的稻作相关习俗。水族历法以稻作物候为依据,水族的卯节与端节,就是因稻作种植与收割而形成的盛大年节。过去,人们认为在稻作生产关键阶段,要博得稻神欢心才能获取稻作丰收,因此从浸种、撒秧、栽秧到吃新收割每个关键阶段,往往要依据水书择吉行事。
水族村寨大多是同血缘氏族聚居。水族传统的房屋结构,大多属于“人楼居,梯而上”干栏式建筑,由“依树为巢而居”演化而来。
鱼是水族的图腾崇拜物。在婚俗中鱼常作为信物、圣物出现。缔结婚姻时,男方母亲把包好的几条小干鱼置于盛着礼品的竹篮底部。女方之母收到礼品时,要先查看篮底是否有小干鱼。若应允婚事,则收下礼品和干鱼。新娘出阁之前的祭祖席上,新娘还要吃下一块鱼,以获得祖宗保佑。迎亲时,女方要看到男方带来的罩鱼笼和象征大鱼的金刚藤叶子等信物才能发亲。迎亲进门时,要用新罐子盛上井水和两条小鱼,放在大门及新房门口,祝福新人如鱼得水,恩爱白头,并获得鱼类旺盛的生殖能力。
水族的岁时节日有20多个,节日之繁多,特色之浓厚,个性之鲜明,实属罕见。过节日期依照水书择定,端节是水族最普遍的节日,被誉为水族最盛大的年节。端节在水历年终12月及新年正月期间过节,对应阴历八九月。古华夏称新年正月为端月,端月的第一天称端日,水族至今依旧如此称呼。端节祭祖,以鱼为至珍祭品,鱼包韭菜是传统的供馔。祭祖除了丰厚食品之外,还将锄犁和镰刀等生产工具摆上,寓示五谷丰登。
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构成了水族信仰的核心。
水书是水族古文字及其著编典籍的汉译通称。水书典籍被誉为水族的“易经”“百科全书”,反映了水族天文历法、原始信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语言文字、伦理道德、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成为研究水族历史文化的珍贵军事兵法资料。2002年,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将水书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作为重点民族古籍进行收藏。2006年,水书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族有本民族自己的历法——水历。水历与夏历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水历以夏历八月为岁末,九月为岁首。2006年,依据水历而定的“水族端节”“水族卯节”,分别被列为国家级、贵州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资料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