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史志 > 民族志  > 详细页面

云南少数民族——纳西族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1日 阅读量:

  概况 纳西族是云南特有民族。全国纳西族总人口为32.6万(2010年),居于云南省的有30.9万,绝大部分居住在云南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居住在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纳西族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68.5%。

  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根据纳西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选定西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大研镇土语为标准音,设计了一套拉丁字母形式的《纳西文字方案》,作为小学双语教材。

  风俗文化 纳西族的居住习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迁。纳西族从“随畜迁徙”的游牧民族演变为以农耕为主的民族后,开始建造较固定的木结构民居,从而出现了井干式的木楞房。从清代起,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和纳西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汉、白、藏等族的建筑技术不断为纳西人所吸收,被称为“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土木或砖木结构瓦房建筑在丽江城镇和坝区、河谷区农村普遍流行起来,并产生了极有特色的民居庭院。

  纳西族男子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妇女服饰则很有特色,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披羊皮披肩,上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日、月,意为“披星戴月”,以示勤劳。

  纳西族节庆很多,主要的节日为三朵节 。“三朵”是部分纳西群众信仰的民族保护神,又称为“阿普三朵”,意为“祖先(或爷爷)三朵”。相传他属羊,是个战神。每年农历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四乡信众都会到三朵阁来烧香祭拜;过去,纳西人凡出远门都要到三朵阁祭拜,求三朵神保佑。各地纳西人在每年大年初一祭祀三朵神。

  祭天是纳西族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也是纳西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在正月间举行。祭天最初是纳西人远古自然崇拜的形式,后来便与民族的母系远祖和父系祖先崇拜联系起来。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还有火把节、七月骡马会、“烧包”节等,一些地方的纳西族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习俗,如香格里拉三坝乡的“白水台会”。宁蒗永宁摩梭人的祭干木女神山等。

  纳西族信仰多种宗教,既信仰本民族的本土宗教——东巴教,也信仰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各种宗教相容共存。

  丽江大研古城典型地反映了纳西人博采众长而形成的高超的建筑艺术,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观。“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是古城的一大特色。位于城北的黑龙潭是古城的主要水源。潭水由北向南蜿蜒而下,至双石桥处被分为东、中、西三条支流,各支流再分为无数分支,入墙绕户,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的景象。四方街西侧的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居民利用西河与东河的高差冲洗街面。众多大小水流之上,造型各异的古老石桥、木桥多达354座,使大研古城成为我国桥梁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东巴经是纳西先民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集纳西族古典文学的宝库。东巴经文学包括自然神话、洪水神话、始祖神话、战争史诗、爱情长诗、镇鬼神话以及大量传说故事等。

  明代以来,纳西族涌现出了不少以汉文写作的作家,明代土司“木氏六公”有大量诗文传世。木公、木增等人的诗集选入了《云南丛书集部》及《古今图书集成》等书中。木增所著的《云薖淡墨》六卷还收入了清代所编的《四库全书》中。

  “丽江古乐”是多元文化相融汇的艺术结晶,由“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皇经音乐组成(皇经音乐今已失传)。“白沙细乐”是属大型古典管弦乐,由丝竹合奏,分章节(歌、舞、乐结合而成的套曲),其旋律与和声独具特色。

  

  资料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