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明朝地理学家,著有《徐霞客游记》,他在《黔游日记》里曽写到:抵南崖,崖下有卖粉为饷者,以盐少许易餐之。这是发现得最早关于贵州“粉”的记录了,而到了民国时期,由贵阳文通书局出版的《贵阳市指南》里面,则终于提到了(酸)粉的制作方法:黔人磨米为浆,蒸之成固体,再用手揉制,揉过后以机榨成圆丝如面条,用开水沦过数遍即可食,名之为粉,以之作早点、午点、宵夜等之用。而这种粉,就是贵阳市普及程度最高的“酸粉”。
酸粉作为贵阳老素粉的主要原材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来说,贵阳的米粉一般有三种:酸粉、细粉、米皮(宽粉)。而酸粉是印刻在老贵阳人心中最早、最原始的素粉食材。
素粉,顾名思义,不含肉类,全部使用植物制作而成,是贵阳人尤其是喜欢保持身材的贵阳女性早、午的首选佳肴,它制作简便,价格低廉,味道独特,不管是家缠万贯的富商,还是辛苦劳作的体力劳动者,都被其独特的风味所俘获。
贵阳老素粉的食材及制作流程:
食材酸粉(也可为细粉、米皮)油炸花生米切碎的大头菜油炸黄豆油辣椒小葱西红柿酱(部分商家有)酸萝卜块(部分商家有)
制作流程酸粉放入烧开的清水中,反复焯水后捞起,放入凉水中1秒即可捞出装碗。放入油炸花生米、葱花、大头菜碎末、油辣椒(部分商家会放入西红柿酱、酸萝卜块)即可。
以前的老素粉之所以普及大街小巷,除开独特的风味,其次就是低廉的价格。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增加,现在的人,更愿意把牛、羊肉粉作为自己的早、午餐,毕竟在不需要考虑温饱成本的情况下,一碗更有“油水”的粉,更能吸引年轻人的口味。而老素粉也在逐渐变化,除了保留有原始的素粉外,也加入了肉沫、山椒肉沫、榨菜肉丝、软哨、脆哨、香菇肉丁(块)等新版本。满足大众变化的口味。
编辑整理:罗威
资料来源:网络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