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饮食 > 饮食文化  > 详细页面

彝族杆杆酒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吉石甲甲莫 2019年07月09日 阅读量:

  酒在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节庆日或者有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或者有远方的客人前来时,彝家无沏茶敬客之礼,却有倒酒敬客之俗。每当有客人来家做客时,热情好客的彝家儿女们便欢快的唱着祝酒歌给客人献上酒以表欢迎祝福之意,“远方的贵宾,四方的朋友,我们不常聚难有相见时,彝家有传统待客先用酒,彝乡多美酒,美酒敬宾朋……”,首首歌曲,杯杯美酒,主客皆乐。除此之外,彝族人民的婚丧嫁娶、赔礼道歉等场合也离不开酒;于是,在彝家,转转酒、杆杆酒、坛坛酒自然成为彝族酒文化的象征符号。

  杆杆酒是彝族的传统酒类,用坛子盛装,饮用时,用细竹竿插入坛中吸饮或直接接入酒杯饮用,以其饮用工具而得名。与杆杆酒不同的是,坛坛酒则因用坛子盛装,故以“坛”作为计数单位,但现在有以瓶装的一瓶酒也称为一坛酒。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中,杆杆酒之所以特别,是因为用杆杆饮用,杆杆是用细竹竿做成,竹节用烧红的细铁丝烙通,杆杆结实且饮酒时方便。

  与其他饮酒方式不同,喝杆杆酒采用萨玛即刻度、标记制度,在一竹上钻一个小眼,再插入一根小竹条,喝酒时,将竹片放在酒坛口,小竹条朝下,即成萨玛,相当于一杯酒。在饮用杆杆酒的过程中,其量因人而异,逢年过节,许多彝家各家各户会捧出一坛自酿的美酒放在门前,插上几枝锦竹杆或麦杆,从门口路过的人,都会被热情相邀,用杆杆吸上几口品尝美酒,乐在其中。

  制作杆杆酒的原料通常是玉米、大麦、高粱谷物,将高粱(以高粱为例)蒸熟之后倒入一个大盆内,并加入酒药和匀后使之发酵,过两三天后将发酵好的高粱放入坛中,倒入一斤白酒即烧酒,再把坛口进行密封,并用泥浆把坛口糊紧存放,存放时间越长越好,一般以半年为最短期限。在饮用前数小时,打开封口,倒入冷开水,使酒和水交融在一起,此时,酿好的杆杆酒便可饮用了。

  从杆杆酒的制作原料和制作过程中可看出,品尝少许的杆杆酒可滋养身心,强身健体。杆杆酒属水酒类,酒度低,酒味醇香浓厚,老少皆宜,一年四季都适合饮用,在不同的季节喝可产生不同的功效。勤劳智慧的彝家人一般在过年前会泡上一坛杆杆酒以备过节、待客、婚丧嫁娶等场合时使用。

  彝族酒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杆杆酒是彝族酒文化的象征符号之一。 它在彝族日常生活及逢年过节、迎宾待客、婚丧嫁娶及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普忠良、杨庆文、张炳延,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游丛书[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