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建筑 > 建筑文化  > 详细页面

草原上的美岱召:城寺合一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滕磊 2018年10月22日 阅读量:

美岱召遗存城门——泰和门 资料图片

  美岱召,初为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孙俺答汗的金国都城,后改为藏传佛教寺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至十九,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参加寺院隆重的、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灌顶节。

  美岱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距呼和浩特市100公里,是一座将寺庙、城堡和王府融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蒙古语中的召即汉语中的庙。历史上,蒙古族宗教以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为主,建有不少召庙。

  元朝灭亡后,蒙古族政权退回到大漠地区,并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明朝中晚期,漠南蒙古族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又称阿勒坦汗,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孙)逐渐崛起,控制了东起河北宣化、山西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南临长城的广大地区,并占据青海,甚至一度用兵西藏。四处扩张的同时,俺答汗开始在土默川(今包头市东约80公里)建设自己的金国王都——大板升城。该城总体平面布局为不规则的正方形,四周筑有5米高、2至4米厚的城墙,墙体用黄土夯筑,表层砌以石块。整座城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85米,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南墙中部开设城门——泰和门,城墙四角筑有重檐角楼。据史料记载,城内的建筑有“朝殿及寝殿凡七重,东南建仓库凡三重,城上起滴水楼五重”,殿宇楼阁,富丽堂皇,雄伟壮观。

  1571年,俺答汗与明朝修好,受封“顺义王”,并开始在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修建新城,俺答汗的政治中心逐渐由大板升城向库库和屯转移。转年,他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开始在大板升城内修建灵觉寺(清乾隆时改为寿灵寺)。1578年,俺答汗邀请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活佛索南嘉措在青海会面,他们在政治上彼此推崇并互赠尊号。俺答汗赠给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意思是超凡入圣、学问渊博犹如大海一般的大师,自此便有了达赖喇嘛的称谓。索南嘉措自己为达赖三世,追认他的前两代老师根敦朱巴为第一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为第二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也向俺答汗回赠了“咱克瓦尔第彻辰汉”的称号,意思是法轮王、聪睿之王。到1583年去世前,俺答汗在大漠南北广建格鲁派寺院,大板升城也逐渐改建成一座格鲁派寺院。大雄宝殿是该寺最为宏伟的建筑,殿内壁画场面宏大,工艺精美,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大雄宝殿之东有太后庙,世传为供奉俺答汗夫人三娘子骨灰的灵堂。宝殿之西为护法殿,北部还有十八罗汉庙、观音殿、琉璃殿、八角庙、万佛殿及达赖庙等建筑。

  灵觉寺因何被称为美岱召呢?这与西藏麦达力活佛有关。藏传佛教格鲁派与蒙古族部落建立密切联系以后,为了继续扩大在大漠地区的影响,索南嘉措圆寂后,西藏僧界把俺答汗的曾孙云丹嘉措认定为索南嘉措的转世灵童,是为四世达赖,云丹嘉措也是迄今达赖喇嘛中唯一的蒙古族人。1602年,14岁的云丹嘉措到拉萨哲蚌寺坐床,这样蒙古族地区便缺少了宗教领袖,为此,西藏僧界特派麦达力活佛去掌教。因麦达力活佛曾在灵觉寺坐床,而麦达力和美岱召的蒙语发音相近,人们便将灵觉寺称为美岱召。

  美岱召的迷人之处在于它依山傍水,是一座融汉、蒙古、藏族风格,集城堡、宅邸和寺庙为一体的建筑群。它作为明代蒙古族土默特部的都城,同时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传入蒙古族地区所建立的第一座寺院,在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筑史、美术史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