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节日 > 纪念性节日  > 详细页面

曹正城:湖南城步“六月六山歌节”的起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曹正城 2019年07月30日 阅读量: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六月六山歌节”[2014年起改为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成为湖南四大民俗节庆品牌之一],到2018年已连续举办了21届,因其民俗特色品牌彰显,文化聚焦功能突出,当年还荣获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优秀节事奖”,被列入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资格名单,成为全国最具代表性的民俗节庆活动之一。2010年城步首届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艺术节暨第十三届“六月六山歌节”期间,我国著名湘籍苗族女歌唱家宋祖英亲临城步会场,兴高采烈地演唱了《爱我中华》、《好日子》、《山歌好比春江水》等多首歌曲,时间长达30余分钟。

  城步素来就有“山歌之乡”的美誉。有人说“中国山歌在苗族,苗族山歌在城步”。如今山歌已深深地融入了城步各族群众的血液和民族情感,是城步各族同胞表达爱情、传递友谊、互通信息、教化民风、启迪后辈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在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山歌无处不在、无处不响。城步人民爱唱山歌,而将山歌唱成一个民族的重大节日,其中有悲壮、有历史、更有故事。城步“六月六山歌节”,源于明、清时期城步农民大起义的烽火年代。因为山歌在每次城步农民起义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极大地鼓舞了义军的士气,沉重地打击了当时明、清军的嚣张气焰。

  明代洪熙年间(公元1425年),土地兼并加剧。朝廷设置城步巡检司,向城步境内的苗乡、峒寨派遣流官,加强管控,从而引起苗侗民众和土司们的强烈不满。加之,宝庆(当时城步隶属宝庆府)各地连年大旱,土地歉收,而官府的苛捐杂税却有增无减,导致民不聊生、饿殍遍野、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 农历六月初六日,横岭峒(今城步长安营镇)大寨村的侗族农民领袖蒙能联合杨光拳、杨文伯率领本峒和广西龙胜蒙顾峒的苗、瑶、侗人民揭竿起义,共同反抗明朝的腐朽统治。义军的势力迅猛发展,接连攻下了新宁、绥宁、新化、靖州等州县,很快控制了千里苗疆。有山歌唱道:

  “九山九岭官家占,

  苗峒人民怒火烧。

  蒙能父子是好汉,

  撒豆成兵法术高。

  牛角一响刀出鞘,

  蜂拥上阵刀对刀。

  杀得官军马打滚,

  跪地磕头忙求饶。

  所向无敌如破竹,

  官军望风乱窜逃。

  义军将士声威壮,

  星火燎原火焰高!”

  明廷为之惊震,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十二月,命王来总督湖广军务,令参将李震和总兵梁瑶等率领官兵前来镇压。第二年十二月,起义军攻打武冈失利。蒙能暂时退守广西,号称“蒙王”。杨光拳率领他的部下继续在城步境内坚持斗争。直到景泰五年九月,蒙能率兵五万攻占了黔东,并打回湘西南。景泰七年,明廷命南和伯方瑛为总兵官,统率官军七万余人向苗疆进攻。四月,蒙能率领义军攻打平溪卫,不幸壮烈牺牲。有歌为证:

  “官军七万害人精,

  奸淫掳掠是畜牲。

  房屋烧尽化灰烬,

  伤天害理杀峒民。”

  “野火烧山烧不尽,

  春风吹来草又生。

  苗峒子孙杀不绝,

  前仆后继齐上阵。”

  “梭标捅断刀卷刃,

  骨头打断还有筋。

  蒙王战场虽殉难,

  义军自有后来人!”

  在此紧要关头,李天保继为首领,称“武烈王”,蒙能之子蒙聪为帅,以城步横岭峒长安坪为根据地,继续同官府作殊死斗争。他们利用唱山歌的方式教育群众,鼓舞士气,打击敌人。夺取胜利。如:

  “长安水,日夜流,

  流不尽的血泪仇。

  我们不甘受欺压,

  高举义旗争自由。”

  “吃辣要吃朝天辣,

  苗侗好汉不怕杀。

  砍倒官家高枕睡,

  头落不过碗大(个)疤!”

  于是,义军士气更加高涨,斗争意志更加昂扬,接连地进攻武冈、新化、湘乡、宝庆等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到了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四月,李震率领官军攻入城步。李天保封杨昌富为将军,多次打败官军……

  还有清代乾隆初年,又是天灾,又是人祸,苗、瑶、侗各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阶级矛盾日益加剧。于是城步县横岭峒侗族首领粟贤宇、莫宣峒苗族首领杨清保等,在广西义宁(今龙胜县一带)侗族首领吴金银举行冷江拜王滩起义的影响下,他们打起明代苗民起义领袖李天保的旗号,于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正月,共同领导苗、侗等各族同胞揭竿而起。他们高唱山歌:

  “高山苗寨皇帝远,

  种田人少相公多。

  三年两歉苗民苦,

  十室九空没奈何。”

  “欺人百步人要反,

  反上州县杀狗官。

  官逼民反民就反,

  拼着性命干一番!”。

  起义的烽火形成燎原之势,迅速向新宁、通道和广西等地蔓延。清廷惊恐万分,急命湖广总督班茅率兵镇压。农历六月初六日,清军将领刘策名坐镇城步儒林镇大竹坪,指挥清军分数路进攻义军:一路由张文英率领,从界溪攻打在白水洞的义军。往西他们看到义军旗子,听到义军的歌声,都成了惊弓之鸟,后被义军击败。一路由盖瑞曾等率领,自绥宁进攻城步竹岔山、枧头山。结果,被义军诱入龙开口,一时伏兵四起。滚木、雷石、箭族如雨,辣烟、毒雾笼罩全冲,清军官兵死伤过半。正如山歌《龙开口歼敌歌》所唱的那样:

  “清军闯入龙开口,

  飞蛾扑火烧自身。

  两岸壁陡水又急,

  十人进来九丧生。”

  清兵慌忙去逃命,”

  倒钩刺上难脱身。

  山沟辣烟冲天起,

  毒雾笼罩十里冲……

  官兵呛得泪满面,

  七孔来血送了命。

  龙开口,歼灭战,

  义军将士多英雄!”

  在上述多次战斗中,山歌发挥了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威力。起义军以唱山歌的形式激励将士奋勇战斗、传递信息、有力地消灭了敌人并获得了胜利。

  由于明清封建王朝的血腥残酷镇压等多种原因,以上城步农民的多次起义虽然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在我国的历史上却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领导和参加起义的英雄人物尤其是他们的英勇事迹,至今还在城步、绥宁、靖州与广西龙胜、资源等地流传,歌颂起义的歌谣如今还在各族同胞中传唱。为永久纪念上述起义军的壮举和“六月六”这个可歌可泣的日子,后来城步横岭峒(今长安营镇)的苗侗各族同胞在寨中心修建了“天王”庙(纪念明朝中叶城步苗族农民起义领袖李天保。景泰七年(1456),蒙能牺牲后,义军拥立李天保为首领 ,李天保自称“武烈王”并封帅授将,下辖长坪府、大寨县等州府县,义军尊称他为“李天王”。天顺五年(1461)闰十一月,起义失败,李天保在贵州清水坪(绞洞)被俘,后在北京遇害。于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日这天,城步长安营苗乡侗寨的各族人民都要来到寨中心举行抬“天王”、对山歌的活动,正所谓“一山响雷万山应,苗乡侗寨起歌声”。

  这一天,到处都是歌海,遍地都是歌声。这样,年复一年,一代传一代,便约定俗成地把农历六月初六日定为“山歌节”,一直延伸到现在。同时,通过传承创新,山歌的内涵更加丰富,表现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如:上山有挖土歌、采茶歌;下水有放排歌、洗衣歌;红喜事有迎客歌、敬酒歌、年轻人结婚男方唱贺郎歌、女方唱嫁女歌;长者过世有葬歌、扫坟歌;找对象唱情歌;娱乐休闲有摇摇歌、游戏歌、螃蟹歌、溜溜歌:还有历史传说歌等等。“六月六山歌节”,已成为城步乃至湖南当今民族文化旅游一张闪亮的品牌和一面耀眼的旗帜。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