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艺术 > 民族音乐  > 详细页面

哈萨克族“六十二阔恩尔”

来源: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3年04月06日 阅读量:

  游牧于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腹地高山牧场以及伊犁河间谷地的中国哈萨克族,很早就懂得以音乐抒发情感。千百年来,除了浩如烟海的民歌外,由弦鸣类拨弦乐器“冬不拉”、擦弦乐器“库布孜”和气鸣类吹奏乐器“斯布孜额”奏出的几千首“奎依”是哈萨克族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六十二阔恩尔》又是哈萨克传统统器乐曲中的精华。

  自古以来,哈萨克民族对“六十二”这个数字,就寄予着神圣的涵义。所谓“六十二”,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单纯的数量概念,而具有着“众多的”、“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等多重含义。哈萨克族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六十二根血脉,人的生命和所有的躯体活动都要靠这六十二根血脉支持。正是这些血脉终日不停地运动,才给人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阔恩尔是古哈萨克族语言,是具有多种美的涵义的重要词汇,有着复杂的表述和指事语境。

  比如,指棕褐的色彩;这种色彩十分接近“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源色的合成,是太阳的馈赠。哈萨克族人喜爱这样的颜色,对于棕褐色的马和其他动物,都情有独钟。

  从环境上讲,对于水草肥美、森林茂盛、鸟语花香,适宜于片放牧和居住的美丽山区,哈萨克族人把这种地方叫“阔恩尔套”。从感受上讲,酷热难耐之时,忽然吹来一股凉爽的山风,哈萨克族人把这种感受叫做“阔恩尔杰勒”。

  对于不骄不躁、不显山露水,待人和蔼可亲拥有好品行、好性格的人,哈萨克族人说,这是“阔恩尔米聂孜”。对于那种人与对人之间和睦融洽、感情和心灵能够充分交流与沟通的难忘聚会,哈萨克族人称之为“阔恩尔阔尔西希”。对于经济宽裕、日子安顺的小康生活,哈萨克族人以“阔恩尔卡勒塔”称之。

  “阔恩尔”就是指生活中、情感上舒适的、令人愉快的、可以发现美的所有体验与感觉。对于最深沉、最优美、最能打动哈萨克族人心弦的音乐,哈萨克人也以“阔恩尔”美之。

  在冬不拉、库布孜、斯布孜额等哈萨克族传统乐器的独奏乐中,有一批特别优美、抒情、悠扬感人的乐曲,哈萨克族人将这类乐曲称作“六十二阔恩尔”。这些乐曲产生于哈萨克族萌生、形成、发展的不同时期。其中的每一首都是在哈萨克族民间长期流传并融汇到游牧民族世世代代人生体验的器乐曲精品中。这些乐曲在哈萨克族民间广为流传,为一代又一代哈萨克族人提供着永不枯竭的精神食粮,成为民族认同的纽带。

  被称作“六十二阔恩尔”的这些优秀传统器乐曲,是哈萨克族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这些器乐作品,或讲述曲折感人的故事,或抒发演奏者深沉而真挚的感情。它们的速度一般为偏慢的行板,演奏时,不炫耀技巧而讲究韵味。它们让你了解哈萨克族人的历史、洞察哈萨克族人的心灵、感受草原音乐文化所特有的纯朴、率真、醇香和厚重。每一首乐曲都会让你感受到哈萨克族传统器乐曲所具有的独特的美,表现出哈萨克族人独有的音乐审美观念。《六十二阔恩尔》中的每一部套曲结构都有一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其中每一首乐曲既是《阔恩尔》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和声特色的独立乐曲。套曲具有曲调丰富、结构严整的共同特点,而每组套曲又有各自独特的音乐风格。

  冬不拉、库布孜、斯布孜额这三件乐器各有特色。冬不拉左、右手演奏技法丰富,音色多变;库布孜奏出的旋律单纯而富有感情;斯布孜额则以古朴的持续长音和流动的旋律,沁入每一位听众的心田。

  《六十二阔恩尔》凝聚着哈萨克族人及其先民们的聪明才智,是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积累。这些乐曲产生于哈萨克族萌生、形成、发展的不同时期。如产生较早的霍孜科尔仆西的《阿尔曼》、沙依玛克的《沙尔乌怎》、公元7世纪~8世纪之交的阔尔库特的库布孜曲《阔恩尔》、13世纪凯尔布哈的冬不拉曲《阿克萨克库兰》、15世纪卡孜托干的《沙根尼西》,以及19世纪塔特木别克的《沙勒阔恩尔》、库结肯的《阿克鹊阔恩尔》等,它们在哈萨克族民间广为流传,为一代又一代哈萨克族人提供着永不枯竭的精神食粮,成为其民族认同的纽带。近代,草原上著名的乐手卡依拉克拜、拜山拜、库借凯、阿西木,都为哈萨克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这座宝库倾注了心血,使这朵草原奇葩长开不衰,芳香四溢。

  

  资料来源: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