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服务于人们的生活,生活离不开舞蹈,舞蹈离不开生活。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肢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本身有着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
舞蹈在彝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是一个喜舞好舞的民族,彝族人民的婚丧嫁娶等场合都离不开舞蹈,彝族舞蹈形式多样,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民族风格,以欢快的旋律柔美的动作优雅的体态等方表现在彝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男女老少皆宜,不受环境、时间、人数、道具以及音乐伴奏等条件的限制,彝族的男女老少们对舞蹈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诠释。
在彝族的舞蹈中,“踏歌”是最具群众性的一种舞蹈,是彝族人民在劳动中自创的舞蹈,动作优美,是彝族民间舞蹈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极其广泛的群众性和较高的娱乐性。踏歌种类繁多,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和名称。“踏歌”又称为“达踢”、“跳歌”、“左脚”、“跳歌装”等,是彝族历史传承悠久的一种舞蹈形式,几乎每个彝族人都会跳,在跳舞的许多场合中,“踏歌”也就往往成为了首选。在云南巍山文龙亭中有清代乾隆年间所绘制的反映彝族“踏歌”舞的壁画,其舞蹈形式和舞姿与今天彝族的“踏歌”舞几乎一样,即以篝火为圆心,舞者围成圆圈,领舞人在前吹奏芦笙等乐器,其他人则随后携手搭肩而舞,其舞蹈动作矫健,步调整齐成拍,大家边跳边合拍而歌,有相互牵着手跳的,有单独拍手而跳的,也有两个人互相对着跳的,跳舞的人和观看的人都无不洋溢着快乐幸福的笑容,达踢融合了彝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除“踏歌”外,彝族舞蹈形式还有很多,有四弦舞、罗作舞、“阿细跳月”、烟盒舞、铜鼓舞、跳花鼓、冬格朵荷、跳芦笙、披毡舞、荞子舞、插舞、对脚舞、铃铛舞、酒礼舞、海马舞、金竹舞,以及婚礼中跳的“蒙莫居兹”,丧仪中所跳的“娃子黑”、“喋为止”、“扯格”、“皮鼓舞”等,形式多样,独具特色。
参考资料:普忠良,杨庆文,张柄延,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游丛书---彝族[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