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艺术 > 民族戏剧  > 详细页面

布依傩戏

来源: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 2022年07月15日 阅读量:

  布依傩戏是曾经在南北盘江流域广泛流传的一种地方民族戏剧,它与“傩仪”伴生并发展演变,丰富了“傩仪”的内容和形式,“傩仪”是“傩祭”的祭祀仪式。布依族的“傩仪”历史悠久,从兴仁县交乐汉墓出土的文物上,我们能寻到吹萧的乐师和摇钱树叶片上“侲子炬火”、“人鸟同乐”、“司傩”、“巫”等人物形象,头上是史书记载的秦汉时期居住在牂牁江一带的布依族先民“僚人”的“椎形发髻”,是当时“僚人”举行祭祀活动的真实写照,是“布依傩仪”的实物佐证。《兴义府志·土风志》对布依族祭祀活动也有记载:“乡寨半属仲苗,二月初行春傩、以逐疫,三月初将祈灵于东岳之神首土呜钲告众,三月廿日散花,二十一行大傩”。按此记载,每年的“春傩”活动从二月初开始,直到三月二十一日“行大傩”收场,前后长达两月之久,这是每年一度的春季集中展示,至于平常日子里因各种原因而举行的“打老摩”活动中的傩戏表演,则是常见不鲜的。

  布依傩戏的最大特点在女子行傩(包括开场时“定场”的也是“迷纳”而非“摩公”),其它民族的宗教主持者和从业者多为男性,并对女性进行排斥,而布依傩戏则多为女性表演,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在这里留下的浓墨重彩的痕迹,值得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们认真研究。布依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民族英雄王囊仙(“囊仙”即“仙姑”之意,是民间对神的尊称),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宗教从业者,为了反抗清朝政府的残暴统治,她与韦朝元等人率众造反起义,以行傩的形式号召布依山民并得到各族民众的支持和参与,起义如燎原烈火,发展迅猛,朝庭调集重兵镇压,王囊仙起义失败,其本人被清政府押到京城斩首,之后,清政府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因王囊仙以行傩作为号召,此后布依傩戏便在禁绝之列,于是民间很少能看到,留存在民间祭祀活动中的则只剩下较为简单和程式化的“打老摩”和“打老摩”中穿插进行的傩戏片断。

  布依傩戏在表演上值得一提的另一特点是演员的双面面具,这或许是演员不多,一人充当几个角色,或许是剧情需要。

  从王囊仙起义失败的嘉庆二年(1797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了,在这200多年中,布依傩戏作为一种值根于乡间,值根于生活的民族艺术,走过了艰难曲折的生存之路,最近有关人士经过走访调查、检索历史资料,搜寻到有关线索和傩戏“碎片”,经发掘整理,布依傩戏小品《仙女峰》将由兴义市排演并在“多彩贵州”小品大赛中与观众见面,我们有理由对它充满期待。

  

  资料来源: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