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原创民族歌剧《爱在胡杨》在北京民族剧院上演。图为因沙尘暴而不得不搬家的兄弟俩使苏和夫妇更加坚定了回乡植树造林的梦想
2017年7月15日至16日,由内蒙古德德玛艺术职业学院制作出品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爱在胡杨》在北京民族剧院上演。该剧是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在国家民委、中央民族歌舞团、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首次进京演出。《爱在胡杨》2016年在第十三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上首次亮相,获得了最佳剧目奖、最佳编剧奖,主演包田宝(饰演孟和)、卓拉(饰演苏伊拉)、丹巴(饰演纳森)分别获最佳表演奖。
7月15日晚,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主席胡达古拉(右三),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党委书记黄耀萍(右四),影视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右五),本剧总策划、艺术总监、歌唱家德德玛(右一),歌唱家丁毅(右二)等观看演出
演出结束后,影视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爱在胡杨》是根据共产党员苏和提前退休回家乡额济纳旗植树造林十几年造福乡亲的真实故事而改编的蒙古族歌剧。苏和在2014年获得了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歌剧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党员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高贵品质,展现了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行为,警示更多人关注生态,保护环境。
额济纳旗失去了往日的碧绿,变得狂风肆虐、草木枯干
苏和带着爱人和孩子们回到家乡惊讶地发现满目荒凉,胡杨也不见往日的模样。他们一家在胡杨下祈祷,苏和夫妇决定留下来植树造林
苏和的朋友纳森劝苏和一起经商,赚大钱。纳森去找苏和的路上遇到了苏和的儿子布仁,便说自己很有钱,什么事情都可以帮他办
该歌剧总策划、艺术总监是著名歌唱家德德玛,总导演是张旭,词曲创作是蒙古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博士生导师那楚格·占钦诺日布,编曲是蒙古国“北斗星”荣誉勋章获得者贝格德苏荣·阿拉腾呼雅格,该剧也是中蒙两国艺术家首次合作共同创作的歌剧。
苏和夫妇留在额济纳旗开始植树造林,图为《小树苗舞》
孩子们回来看望父母的那一晚,沙尘暴突袭额济纳,苏和夫妇辛苦种下的树苗一夜之间被吹走。孩子们劝父母回城生活
被金钱迷住双眼的纳森怀疑苏和夫妇在黑城找到宝藏,便夜里偷看。但看到的是由于过度劳累晕倒的苏和。终于明白苏和的用心良苦,后悔伤害了挚友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金刚观看演出后说:“苏和老人不受外界诱惑,坚持植树十余年的事迹让我特别感动,相信家乡的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让我最值得学习的是苏和老人刻苦努力的精神。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保护目前的绿色生态,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政府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参加了植树造林行动。图为《种树舞》
演员们谢幕时,印有胡杨的短袖很是抢镜
观众敖日其朗说这是他在北京观看的第一部蒙古语(母语)歌剧,“90分钟内用艺术形式让绿洲住进了每位观众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