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研究 > 民族学与人类学 >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 详细页面

摩尔根及其进化论思想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未沫 2018年08月06日 阅读量:

  摩尔根是美国人类学奠基人。他成为律师后,闲暇之余加入了一个激进文学社,后改为研究印第安人的组织,更名“大易洛魁社”。后结识了易洛魁塞纳卡部落一个酋长的儿子艾力•帕克,并得到其帮助。并因于1846年为塞纳卡部落辩护成功,击败了用欺骗手段剥夺印第安人土地的奥格登公司,被接纳成为塞纳卡部落鹰氏族的义子,这便利了他对印第安人的研究。作为一位伟大的人类学学家,摩尔根在美国学术界享有盛誉,1857年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成员,后来在会内创建人类学部。1880年成为科学促进会主席。

  摩尔根把《易洛魁联盟》献给帕克,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印第安人的历史、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被誉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印第安人的科学著作。

  加入鹰氏族后,摩尔根发现易洛魁人的亲属称谓与白人不同,此后他精心制作调查表寄向世界各地,回收到大量关于亲属制度的资料。在此基础上他写成了《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通过对原始社会婚姻制度和亲属关系探讨,发现人类早期社会组织原则及其普遍发展规律。在此书中,他将所有的亲属称谓制度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分类式和说明式。原始民族采用分类式亲属称谓,文明民族采用说明是亲属称谓。所谓“类分式”,就是指对亲属称呼不进行逐个区别,而是分为若干类别;不论被称呼的人与“自身”的亲疏关系如何,凡属同一类别的人即以同一亲疏称谓笼统称之。例如,我的亲兄弟与我父亲的兄弟之子,均称为“我的兄弟”,我的亲姐妹与我母亲的姐妹之女均称为“我的姐妹”。特点:重视群体关系而不计及个人的亲属关系,无论直系或旁系亲属,只要辈份相同,除性别外,一般使用同一称谓,因此称谓极简单。他将分类式亲属称谓制度进一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马来亚式,在时间上产生最早,其中夏威夷的亲属称谓制度可以作为代表。第二种是图兰尼亚—加诺万尼亚式,它是在前一种的初上产生的。“说明式”亲属称谓制度就是对于亲属,或用基本亲属称谓来说明,或将这些基本称谓结合起来加以说明,使每一个与“自身”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谓各不相同。例如,我的兄弟、父之兄弟、父之兄弟之子等的称谓各不相同。

  而其《古代社会》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印第安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部落及古希腊、罗马等古代史进行研究,阐述了人类社会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人类社会最终必将进入没有私有财产的乌托邦境界。

  摩尔根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得到高度评价。《古代社会》出版后褒贬不一。美国极力推崇,英国学术界则较冷淡,指责他为“收集家”、“轻率无知”、“在希腊字和拼写方面不断出错”。对泰勒的评价相对客观,认为其有好有坏。巴霍芬和哈登对他表示敬佩。

  最值得关注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他的高度赞扬:马克思读《古代社会》做了大量摘要,但没有进一步成果就逝世了,恩格斯承其遗志,结合自己多年的古代史研究写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副标题为“就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恩格斯认为马克思和摩尔根在唯物史观方面有同样的观点,称《古代社会》是划时代的少数著作之一。

  但是随着各学科的发展,人们发现摩尔根的理论也存在缺陷,比如关于原始社会的分期:人们认为其实人类一开始就知道用火,如北京猿人;捕鱼成为经济部门是新石器时代的事;会制陶的波利尼西亚人其实早已进入野蛮而非蒙昧时代;炼铁术是奴隶和封建社会分界的标志,而不是文明与野蛮,文明与野蛮的分界应该是炼铜。摩尔根在19世纪受到质疑。博厄斯逐渐成为主流并攻击摩尔根的进化论。但是如L•怀特的预言,摩尔根在《物种起源》发表100周年之后又被人推崇,并认为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其对后世和学术界的影响一直存在,包括后来的新进化论学派,也没有完全抛开他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文化研究的历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0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