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瑜是珞巴族聚居的地方。又作洛渝、珞渝,系藏语音译,意为“南方之地”。其地域为西藏东南部东起察隅、西至门隅、南达中印边界,北为墨脱、米林、隆子、朗县境内喜马拉雅山地。境内山脉呈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逐级下降,至中部下降尤甚。全区平均海拔约3000米,南部接近平原的地区,海拔仅为300米。由于河谷切割,山势陡峻。海拔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高耸入云,终年白雪皑皑,蔚为壮观。此外,加拉白垒峰、念金岗日、错嘎日等山峰,也颇有名。
区内河流多为南北纵贯,两岸陡峻,水流湍急,河床比降大,险滩跌水多是这里河流的特点。雅鲁藏布江在藏区自西而东流经千里后,至珞瑜东北湍急折向南,一改前段的温驯,犹如脱缰的野马,呼啸而去,纵贯珞瑜全境,在巴昔卡附近流入印度。其它河流如丹龙曲、仰桑曲、西巴霞曲、锡约尔河亦滩多流急,不宜涉渡。
位于北纬27°~30°之间的珞瑜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和准热带气候,常年多雨、温和湿润,不过因海拔相差悬殊,气温变化也随之变化。一般说来,海拔每升高150米,气温约降低1℃。在1500米以下地带,一般为亚热带或准热带气候,这里炎热多雨,以墨脱为例,其海拔为1070米,年降雨量为3000毫米;在1500~3000米地区,温和湿润,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在17摄氏度,降雨约2000毫米。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则比较寒冷。珞瑜地区每年4~9月为雨季。雨季期间,海拔3000米以下地区,常为倾盆大雨,连日不断,山溪急流直下,冲毁道路,给交通造成困难。每年9月至次年4月,在北部高山上开始积雪,地势越高,积雪越早、越深。北部3500米的山区,降雪量很大,积雪深达2米以上。这里又因地形复杂,山高谷深,致使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夏日当空,高山顶上往往积雪,犹如寒冬,河谷地带却又炎热多雨,实属盛夏,因而有“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民谚。
珞瑜多样性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动、植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这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中国动、植物品种资源的宝库。珞瑜北端的墨脱,为中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珞瑜3800米以上的山地,属高寒地带,主要植被是高山灌木和草甸,其中以雪莲花、黄连和高山大黄等药用植物最为著名,海拔2400~3800米的范围内,为高山温带,遍布铁杉、云杉和冷杉,此外还有药用价值很高的天麻、竹节三七、七叶一枝花、秦艽、当归和黄芪等。海拔800~2400米的高山峡谷,属山地亚热带,森林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上部有少量的针叶林,其中尤以樟、桂、栲、楠等用材林最为珍贵,此外还有茂密的竹林。海拔800米以下为准热带气候,河谷两侧森林蔽日,藤蔓交织,到处是高达30~40米的参天大树,其中有猴欢喜和多种榕树,同时还有各种野生油用植物,如油瓜、马旦果、油葫芦等。此外还有长达200米的白藤和大片的毛竹,为珞巴族编织品种繁多的生活用品提供了宝贵的原料。
除了上述野生植物外,珞巴人还种植水稻、旱稻、玉米、鸡爪谷、大豆、绿豆、四季豆、马铃薯、芝麻、甘蔗及各种菜蔬。他们种植的香蕉、菠萝和柑橘等多种亚热带水果,弥补了西藏高原的不足。
珞瑜地区的动物资源也很丰富。除了家畜大额牛、黄牛、猪、鸡、羊外,还有虎、豹、熊、鹿、麂、獐、水獭、野猪、野牛、豪猪、麝猫、猞猁等野生动物。这里森林茂密,气候适宜,因而鸟类也很多。如鹰、鹦鹉、文鸟、喜鹊、画眉、杜鹃、孔雀、夜莺、云雀、野鸡、啄木鸟、猫头鹰、食蜂鸟等。其中犀鸟为一级保护珍禽。此外还有各种味道鲜美的有鳞鱼、无鳞鱼及众多的爬行类、两栖类动物。
珞瑜地区的矿产资源尚未进行系统的勘探,初步已知的有煤、云母和多种有色金属等。水力资源丰富,仅墨脱北边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水力资源估计为5000万千瓦,约计为长江三峡发电量的三倍。珞瑜地区不仅景色绮丽,物产富饶,而且很早就被中国的远古先民所开拓,成为一块可爱的疆土。
早在新石器时代,珞巴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与藏族的先民一起共同创造了喜马拉雅山区的古老文明,据藏文典籍记载,早在7世纪,珞瑜地区就同吐蕃王朝建立了密切的政治关系,经过200年的的发展,两地的政治、文化交往已日趋密切。10~12世纪,西藏地方虽然四分五裂,但两地人民之间的交往没有中断,珞瑜地区的一些名山成了藏族僧人向往的圣地。藏巴嘉热益喜多吉(1161~1211)还把珞瑜地区的札日指认为神山,开创了藏族佛教徒定期到珞瑜朝拜的大型宗教活动。15世纪中叶,著名喇嘛汤东杰布到广大珞瑜地区传教。17世纪下半叶以来,在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西藏地方政府对珞瑜广大边境地区加强管理,设立了相关的行政机构,逐步推行各种差税制度。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扩张,珞瑜地区如同祖国其他兄弟民族地区一样,也遭受外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随后侵略者在这里制造了长期悬而未决的边界争端,直到目前,这里的绝大部分地区还被印度非法侵占。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墨脱、隆子等县的部分珞瑜地区获得解放,经济获得蓬勃发展,交通状况获得改善,珞巴族获得了新生。
资料来源:分卷主编丹珠昂奔,《中国民族百科全书(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中国出版集团,西安,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