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西安•列维-布留尔(1875-1939),早期从事哲学研究,在1905年左右,自称在司马迁《史记》和弗雷泽《金枝》的影响下对人类学产生兴趣,转向人类学研究,尤其关注世界各地原始人的思维特点。代表作有《初级社会的智力机能》、《原始思维》等。
列维-布留尔一直受涂尔干的影响,将其“集体观念”作为他的思考主题,即强调集体观念是强加在个人身上的社会文化,先于个体产生,而且长期存在,不会随个体死亡而消失
他研究了原始思维的特点,认为,第一,欲了解原始人的制度、风俗和信仰,必须明白他们的思维是不同于我们文明人的思维,原始人的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这种思维与文明人的思维存在着质的差别。原始人的心理活动完全受原始社会集体观念的支配,这种集体观念表现就是原始部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语言等。不同于现代人已长期进行的理性思维和分析,原始人思维的特点就是主观地认识世界,不尊重客观现实,将现实对象与关于现实对象的概念混淆在一起。原始人总是想从某种神秘力量中去找寻难以理解的现象的答案,而不是按逻辑规律进行思考。因此,列维-布留尔将这种类型的思维称为“非逻辑思维”;第二,构成原始思维的集体观念是受互渗律支配的。所谓互渗律就是指对任何现象的思维,这种现象既是它自身、又被解释为其他任何东西,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他指出,非逻辑思维与互渗律主要存在于前万物有灵阶段,当进入万物有灵阶段后,个体意识开始初步觉醒;他还认为逻辑思维完全排除非逻辑思维不可能,一是因为今天大多数概念中非逻辑思维的痕迹不可磨灭,二是因为纯粹科学满足不了人类复杂的心理需求,而非逻辑思维却可以。
参考资料:
[1]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文化研究的历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04.
[3][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丁由(译).1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