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研究 > 民族学与人类学 >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 详细页面

功能主义学派:弗思的研究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未沫 2018年12月10日 阅读量:

  威廉·雷蒙德·弗思(William Raymond Firth),出生于新西兰,在奥克兰大学毕业后,就到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师从马林诺夫斯基学习人类学,1927年获得马林诺夫斯基门下第一个博士学位。此后他先后在所罗门群岛进行田野工作,然后到悉尼大学任教,后来又返回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系任教。他的主要著作有《新西兰毛利人的原始经济》、《我们:提科皮亚人》、《原始波利尼西亚经济》等。

  弗思在坚持马林诺夫斯基理论的同时,也吸收了拉德克里夫-布朗的结构思想。弗思认为社会结构是指在个人利益被社会组织、个人行为相互协调,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成体系的社会关系。社会功能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个人生活和社会性质的影响。社会结构和功能相当于生物有机体的组织和生理,社会结构包括各种群体和制度,他们的基础是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性别、年龄、地域、亲属、职业、帝企鹅。要了解这些原则如何运作,最好从研究非工业化社会入手,因为它们规模小、组织简单、相关变量少。他在研究中国农村社会时,更具体地阐述了对社会结构研究的观点。他认为农村社区是中国社会的基础,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分析那些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因素,另一方面时分析社会变迁的因素。因而这两方面的研究应当通过对一个村庄的田野工作来进行,研究者应该以村为单位,考察居民的相互关系如亲属的系谱位置、权力的组成运作、经济组织的运转、宗教信仰的类型、仪式的特点以及社会合作的途径等等。

  在《社会组织的要素》中,他指出文化人类学的目标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理性分析,这种分析有三个方面,即社会、文化和社区,它们各自对应着结构、功能和组织。这方面的论述被看作是对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的理论发展和修正。

  弗思还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和莫斯关于交换的理论,将财富交换仪式和信仰看作是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指出互惠赠与行为的相互性并不一定是“等价性”,交换的物品往往只具有象征性的价值。另此外,他也进行了经济人类学的研究方面,他与库克一样站在了形式论的立场上,比如对新西兰毛利人的原始经济的研究等。

  

资料来源:

  [1]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文化研究的历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参考资料:

  [1]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04.

  [2] [英] 雷蒙德·弗思.人文类型[M].费孝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