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研究 > 民族学与人类学 >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 详细页面

文化与人格学派:克拉克洪的研究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未沫 2019年02月21日 阅读量:

  克拉克洪(1905-1960),美国文化与人格学派人类学家,因1922年到新墨西哥州疗养期间结[识]识[]霍瓦纳人,之后学习精神分析等,1947年任美国人类学会会长。代表作:《纳瓦霍人》(1944)、《文化:概念与定义的批判性回顾》(1952)、《人类之镜》(1949)、《价值取向中的变量》(1961)。

  与林顿一样,克拉克洪也被认为是综合各家人类学观点的[人]人物,在他的思想中,既有弗洛伊德的理由也有传播学派文化圈的学说,此外还有功能主义、历史特殊论的影响。他由于迷恋纳瓦霍人的文化而走上人类学道路,有关这方面的大量论著是他成为纳瓦霍文化的专家。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文化概念及文化与价值的关系,研究的特点:(1)终生关注纳瓦霍人的文化,并多次做相关田野;(2)持续进行文化的概念与价值系统的研究;(3)采用精神分析学的手段或心理学的方法进行人类学的研究。

  文化人类学对于文化的定义层出不穷,克拉克洪与克鲁伯于1952年共同编写了《文化:概念与定义的批判性回顾》,收集了164种关于文化的概念。克拉克洪希望通过对文化的明确界说,来确定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性质。他的《人类之镜》就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作。《人类之境》起源于“科学知识”中选成为理解现代世界“最好的教科书”,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实际用处。本书指出,世界各种民族、国家存在许多不同的现象,在其中生活的人在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上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心态。文化人类学有助于人们认识和理解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文化人类学者将世界各地的风土与习俗呈现给读者,并给予合理的解释,它就像一面大镜子,让人们从中发现自己,发现周围的一切,发现自己过去忽略或难以发现的东西。

  克拉克洪认为,应将文化定义为“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方式的系统,既包括显型方式又包括隐型方式;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他比较重视价值体系的研究,认为文化基本核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传统的思想,一是与人类有关的价值。《价值取向中的变量》将价值观界定为由感情、认知和导向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而有限的模塑原则。

  克拉克洪一直主张,传统的人类学应当运用于现代文明社会,同时,还应与社会学、心理学合作,以跨学科的方式进行文化的比较研究。

  

资料来源:

  [1]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文化研究的历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参考资料:

  [1]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0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