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是世界上收藏鄂尔多斯青铜器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研究价值最丰富的博物馆。
从19世纪末开始,在中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的青铜及金、银制品,由于以鄂尔多斯及其周边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也最具典型性,因此被称作"鄂尔多斯青铜器",在学术界也被称作"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据了解,鄂尔多斯地区不仅是鄂尔多斯青铜器的命名地和主要分布地区,同时也是起源地区之一。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2006年5月建成,收藏陈列"鄂尔多斯青铜器"文物1万多件(组)。
2007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又出资800余万元人民币,搜集了民间散存的274件青铜文物。馆内所藏文物集中系统地展示了"鄂尔多斯青铜器"的文化特征、制作工艺、艺术特色及历史地位。
"鄂尔多斯青铜器"多为实用器,按其用途大体可分为兵器、工具、装饰品、生活用具及车马器四大类,以青铜短剑、青铜刀、鹤嘴斧、棍棒头、各类动物纹饰牌、饰件、扣饰等为主,因以大量动物纹装饰器物而最具特征。动物纹的种类有虎、豹、狼、狐狸、野猪、鹿、马、羊、牛、骆驼、刺猬、飞禽等,多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装饰手法,内容丰富、造型生动,工艺娴熟。
从19世纪末叶开始,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具有浓郁草原游牧文化风格的青铜及金、银制品。其中,鄂尔多斯地区的青铜器发现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最具特征,被称作“鄂尔多斯青铜器”。2006年鄂尔多斯市建成青铜器博物馆,展出各类青铜器等文物900多件,成为鄂尔多斯市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景线。
鄂尔多斯青铜器多为实用器物。按用途分类大体可分为兵器、工具、装饰物品、生活用具、车马器等几大类。其中,青铜短剑是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最常见、最具特色的器物之一。青铜短剑的长度一般在25至30厘米左右,剑身的宽度在2.5至3厘米左右。剑身扁平,平面略呈柳叶形,横截面呈扁菱形,有的剑身中部有圆柱状脊,直刃,剑身与剑柄之间设“一”字形或两端呈斜翼状、舌状突起的剑格,绝大多数为直柄,少数为曲柄,柄首端极具装饰性。有专家指出,作为凶猛彪悍的早期北方民族所使用主要兵器之一的短剑,昭示马背民族勇猛、善战,敢于近身肉搏的精神。
在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有一定数量的圆雕青铜饰件,种类有伫立的羚羊、卧马、狻猊等,造型生动,制作精美,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动物脚下都设有或圆或方的管状銎,专家把这类器物称为“杆头饰”。民族学研究学者指出,古代先民崇拜大自然中的生物,将它们视为图腾,依仗它的神力保佑族群的平安,这是许多原始民族共同的习俗。而将崇拜物形象装饰于杆顶或杖端,则是早期北方民族图腾崇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鄂尔多斯青铜器中,诸如此类性质的器皿还有很多,而闻名遐迩的鄂尔多斯青铜器尽管是以日常实用器皿为主,但属于首领、神职人员(萨满)等使用的、具有特殊使命的器类也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且由于这类器皿身份的不同,包括附着在它们身上的装饰纹饰,具有不同的寓意和深邃的内涵。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展出的一件件饱含生动、奔放、性野、彪悍个性的青铜器,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面貌,透过这些青铜器参观者不仅对我国北方游牧文明会有全新的了解,同时对5000年中华文明的多元化融合会有全新的领悟。
参考资料:
1.360百科
2.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