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族与水书
水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独山县、都匀市、榕江县、丹寨县、雷山县、黎平县等县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丹县、宜山县、融水县、环江县、都安县、来宾县、河池市等县市,云南省的富源县。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数为40.69万人。
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水族先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一种古老的文字,水语称之“泐睢”,汉译为“水书”、“水字”、“水文”,用水文字书写成的书籍也统称为“泐睢”, 汉译为“水书”。水书是目前世界上稀有、完整、活态地保存并应用至今的水族文献。水族古文字是世界上最后“活着”的象形文字之一。我国水书专家,贵州民族学院研究员潘朝霖认为,至今发现的800多个单字的水族古文字体系,支撑着水族几千年的文字史和文明史,是中华古文字的“活化石”。
水书是记载水族古老文化的典籍,是靠师徒关系一代一代手抄口授传承下来的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书分为两类,一类为普通水书,一类为秘籍水书,其神秘性、奇特性贯穿始终。水族民间相传水书有“六家”——《正七卷》、《春寅卷》、《亥子卷》、《丑牛卷》、《甲己卷》、《黑书》。水书除直接反映水族原始信仰、天文历法之外,还兼容了水族哲学思想、文学艺术、语言文字、伦理道德、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研究水族历史文化的珍贵典籍,也是宗教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文字学等学科研究的珍贵资料。因此,水书被誉为水族的“百科全书”。水书同中国的许多方术一样,导源于古代哲学的最高层次,然后演化为普遍的民间信仰。千百年来,它一直用于水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诸如婚姻、丧葬、营造、出行、过节、占卜、取名、农事等活动都要依照水书条文而行。水书充满着神奇诡秘的色彩,对水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心态的塑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水书先生是指能识读水书,掌握水书知识,会运用水书进行各种仪式的人。水书的传承一般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传承,即祖传和选择徒弟传授。无论是哪一种,都只传男性,不传女性。祖传方式是从祖辈传到父辈,再由父辈传到子辈,一辈辈往下传。一般传授的条件是,所传的子辈不仅自己愿意接受,而且还必须具有接受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择徒传授是水书先生的儿子不愿意学或不具备条件学的情况下,水书先生才选择徒弟进行传授。选择徒弟比选择儿子的条件要高得多。这个人首先应该是品性好、大家公认没有劣迹;在同辈人中,有一定威望。
水书和水族古文字就是这样代代相传。在传承过程中,有固守祖宗遗训的,稳固保留了大量古文字;也有为解决现实巫事活动中的难题而发展了不少的变异字。在现今的水族社会中,在立房造屋、接亲嫁女、丧葬祭典、出行农事、节日喜庆、消灾避邪时,水族群众依然以水书作为依据,以祈求安康、顺利和幸福。水书内容就是靠水书先生通过招收徒弟的方式把水书及相关知识一代接一代传承至今的,水书版本传承是靠学习水书的弟子将老师的书作为底本手抄下来使用,这样一代接一代抄写传承至今的。
水书不仅具有社会生活价值,还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水书不仅仅在水族社会应用,在水族聚居区周围的汉族、布依族、苗族等也相信水书、认可水书、应用水书,就其应用范围来说,是开放型的,可为任何一个民族服务,因此,水书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水族的水书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水书千百年来以水书先生为载体,活态传承,活态展现,只有水书先生才能解读水书,应用水书。水书先生是水书永葆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二、水文古籍
根据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编写提纲》确定的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和范围,水文古籍应是1949年(含)前抄写成书并已流传使用的水书。水书只是在民间传承使用,由于水书传承方式和20世纪50—70年代的政治运动中被烧毁决定了水文古籍的存量是有限的,原因:
1、用烂的水书再重新抄好后,旧的就扔掉。
2、水书先生去世后,他用过水书陪葬。
3、文革期间及之前的政治运动,把水书当成封建迷信的产物查抄烧毁。由于种种原因,大量的水文古籍文献损毁和流失,成为永远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此外,水族古籍还有大量的原生载体古籍和金石载体、口碑载体的古籍文献,情况复杂,研究难度大。目前,水族古籍的保护力度和相关研究远远落后于汉文古籍,开展水族古籍文献保护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馆藏水书与水文古籍
民族文化宫自成立以来,历届领导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工作的发展,积极开展了抢救收集研究民族文化遗产的工作。
中国民族图书馆作为民族文化宫的主要文化单位,多年来从各种渠道搜集了大量的水文文献,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中国民族图书馆现有馆藏手抄本原件水文文献762种762册,手抄本复印件水文文献65种65册,水文碑拓片5张。在国内外同类文献的收藏中虽算不上首屈一指,但亦可称举足轻重。水书藏量居全国第三位,水文拓片藏量居全国第一位。
在馆藏水书文献中,有水文古籍文献约200种200册。
从内容上看,馆藏水文古籍涉及宗教、哲学、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天文历法、医药卫生、生产生活等多种,其中历算和测日时类文献最多。
从文种上看:有单一水文、水汉合璧两种。
从版本形式上看:只有手抄本。
从装祯形式看:有毛装、线装两种。
中国民族图书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水文古籍文献有:
《逢井》,(清)韦锦秀抄,清光绪十八年(1892)抄本。
《正七》,清抄本。
《龙戏》,清抄本。
参考资料:民族文化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