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文博 > 文物欣赏  > 详细页面

烫金百褶布伞

来源:民族文化宫网站 作者:陶颖 2018年05月24日 阅读量:

烫金百褶布伞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藏烫金百褶布伞,也称金伞,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傣族人民敬献毛泽东主席的礼品。烫金百褶布伞,长90厘米,伞面直径80厘米,为竹、木、布质。从结构上主要分伞柄、伞骨、伞面三部分。其中伞柄、伞骨均为竹质,取材于生长在滇西南的金竹和大龙竹。伞柄由竹竿把和木质伞头两部分组成;长伞骨56根,长短一致、韧性张力良好,竹条支撑而组成的骨架。伞面取材油布,通体刷有金粉。伞内衬为满穿伞,采用绕线和穿花技艺,将红、蓝、白、黄、紫、绿、橘六色线穿、渡交织,编制成网状。整把油布伞采用中国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伞面金光闪烁,伞内衬色彩艳丽,显得十分高贵典雅。

烫金百褶布伞(伞面)

  竹把烫金百褶布伞为傣族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其工序严谨,选料讲究。通常有金竹和大龙竹、布、桐油或芝麻油、苏子油等,辅料有棉线、木钉等。制作时,首先要做伞头,选取晾干的檀木、青皮香、山苍子或水冬瓜树等为原料,将约7厘米粗细的木料锯断,削成伞头、伞撑,再分别打孔、分槽。伞柄要用直径2厘米左右的金竹制作,砍竹时间一般选在秋季8月份,做成的油布伞的竹片才不会被虫蛀。制作伞骨时,将砍来的竹子剖开,用水浸泡3-5个月,之后取出,按尺寸分格、劈开、削制成短骨、长骨,制成长骨竹架、伞帽、支撑杆等。将成型的伞头安装到伞柄上,伞柄与伞骨连接并固定。再将所选白棉布,按设计尺寸裁剪成瓜片形,将其缝合成伞衣套装在伞骨上,然后用大蒜、姜、香料等多种材料自制的油,涂在伞面上,防虫防水,晾干。最后将熬制的桐油或苏子油,多次均匀刷抹伞衣,增强其防水功能,风干后油布伞即制成。

烫金百褶布伞(穿渡交织的伞内衬)

  油纸伞发源于中国,最初为纸制伞,后逐渐传入日本、朝鲜、越南、泰国、老挝等地,并发展成颇具各地特色的油纸伞。伞不仅具有遮风避雨的功能,还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宗教仪式中,油纸伞也作为遮蔽物支撑在神轿上,有庇护、驱除邪恶的寓意,象征至高无上的神圣力量。佛教举行重大仪式活动时,也将特制的佛伞撑于佛像之上;也有将手执伞盖作为宗教法器;西南民族的巫傩活动中,伞还用于生殖求子。

  在中国古代,伞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权势的象征。《左传》“备物典册”《晋书舆服志》中记载:伞的用料、色彩、尺寸如同头顶上的乌纱,身上的朝服,是官职、身份的一种标志。如汉代规定:食粟二千石以上的九卿、三公,用黑伞;三品以上的官员用青伞。而宋代皇帝用红、黄二色,庶僚等则一律用青色等。

  伞有“华盖”,也有“凉伞”、“罗伞”、“万民伞”之称。古时皇帝、高官乘座的轿子、车子都支撑着的伞盖,有“庇荫百姓”之意。传说4000多年前,部落首领黄帝与另一个部落首领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境内)打仗时,逢风沙土扬,烈日炎炎。黄帝命人在战车上撑起一个叫做“华盖”的用具,用来遮挡阳光和风沙,借以看准敌方的军阵。后来,黄帝打胜了。众人皆认为是“华盖”保佑的结果,从此,视华盖为荣誉和权力的象征,黄帝走到哪里,华盖跟到哪里。

  新中国建立前,在傣族传统文化习俗中,金伞是傣族封建领主骑大象外出巡视时所用,是傣族封建领主权力的象征。新中国建国初期,傣族人民把金伞献给毛主席,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950年,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前夕,云南省民族代表团普洱专区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组成34名民族头人及其代表共53人的观礼团,赴京参加国庆一周年观礼活动,在京期间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0月3日晚七点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各民族代表团,并依次接受大家敬献的礼物。出生于云南傣族土司家庭的召存信把金光闪烁的金伞打开,擎在手中和“末代傣王”刀世勋一起,走上主席台,把象征领主权力的金伞献给了毛主席,并深情地对毛主席说:“敬爱的毛主席,西双版纳各族人民委托我们把这把金伞献给您,请您一定收下。”毛主席看到这把长柄金伞很特别,接过来后仔细看了,又试着收缩和撑开,然后把它交给了工作人员。他握着召存信和刀世勋的手高兴地说:“谢谢西双版纳各族人民,我相信,解放了的西双版纳,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随后,云南普洱专区的刀承宗、刀卉芳等代表也分别向毛主席献上了贝叶经、普洱茶和傣族服装。

召存信与西双版纳末代宣慰使刀世勋,代表西双版纳各族人民向毛主席敬献金伞(烫金百褶布伞)

  在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藏文物“西南少数民族代表团敬献毛主席礼品清册”上清晰记载:“西南各民族晋京参加国庆代表团团长王维舟率领各民族代表,仅备礼品,敬献毛主席 朱总司令 周总理”,“云南僰族代表、云南泰族代表召存信、刀世勋、方克光等敬献佛经二本、金伞一把、女衣服一套”等,落款日期为“公元一九五0年十月一日”。礼品清册对云南少数民族代表敬献毛主席、党中央的礼品进行了翔实的记录。

  1951年元旦,在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感召下,参加国庆观礼团回到云南的召存信、刀世勋等人,齐聚普洱专区宁洱县,在参加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后,歃血为盟,刻碑立誓:“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共产党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召存信、刀世勋、拉勐、方有富等48位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及党政军代表分别用汉文、傣文、拉祜文庄严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过去,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使用穿渡交织工艺技艺制作的油布伞,现在平常百姓也可以使用了。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各地的傣族人在隆重的泼水节等节庆活动中,满穿技艺制作的油布伞既有遮阳的效果,也成为傣族妇女的装饰性配饰,被广泛使用。

  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现存放于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内的“民族团结誓词碑”作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族团结园也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确定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综上所述,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所藏烫金百褶布伞,工艺考究,造型美观,地方民族色彩浓郁,不仅展示了傣族传统手工艺文化,作为少数民族敬献给中央人民政府的礼物,更是建国初期滇西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建家园美好心愿的见证,传承了一段各族人民与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之间忘难的佳话。少数民族代表团晋京观礼,由此开启了边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历史新纪元,翻开了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召存信,1928年3月出生,2015年1月病逝。历任车里县副县长、县长,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普洱地区第一副专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筹委会副主任,连续40年担任西双版纳州州长,连任7届全国人大代表、2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云岭楷模"等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1、李立新. 中国工艺美术研究.中国纸伞结构设计研究 [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2007.1
  2、油纸伞.中国国情国力[J].北京:2017. 9.82
  3、召存信.云南日报[J]:7.云之美·文史哲, 2014.11.9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